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己亥杂诗 其二三一
九流触手绪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情。
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多元的思考。诗人提到各种思潮交织,情感在宴席上炽热而真切。如果手中能握住鲁戈这种武器,夕阳只希望能照亮书城,象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
注释
- 九流:指各类学派或思潮的代称,常用于形容思想的纷繁复杂。
- 触手绪:比喻各种思潮和情感交织在一起,难以理清。
- 炳烛情:形容在宴席上,烛光下展现出真挚的情感。
- 鲁戈:古代一种武器,象征力量和权力。
- 斜阳:夕阳,象征时光流逝和对知识的渴望。
- 书城:象征文化和学问的殿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号孟庚,晚号香涛,清代诗人、散文家、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在当时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以及对文化的热爱。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系列是龚自珍在1840年写作的,正值鸦片战争前夕,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这些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中体现了对知识、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在内容上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思想。诗人通过“九流触手绪纵横”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织,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和思考。宴席之上,烛光照耀,诗人感受到的情感是炽热而真实的,似乎在暗示着他对生活中真挚情感的渴望与追求。
“若使鲁戈真在手”一句,则显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希望能够掌握力量以改变现状,又怀着对文化知识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一句“斜阳只乞照书城”,更是将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推向高潮,夕阳的光辉照耀着书城,象征着希望和未来,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崇敬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流触手绪纵横:各类思想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局面。
- 极动当筵炳烛情:在热烈的宴会上,情感显得尤为真挚。
- 若使鲁戈真在手:如果我能掌握力量与权力。
- 斜阳只乞照书城:希望夕阳的光辉能够照亮知识的殿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鲁戈”比作权力,暗示对力量的渴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平衡。
- 象征:夕阳和书城分别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文化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流:象征多元的思想与文化。
- 鲁戈:象征权力与力量。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未来的希望。
- 书城:象征知识的殿堂,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鲁戈”象征什么? A. 知识
B. 权力
C. 情感
D. 自然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九流”主要指的是__。
-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各类学派或思潮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体现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描绘了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情感丰富。
诗词对比
- 龚自珍 vs. 杜甫:都关注社会现象,表达对人间疾苦的关切,但龚自珍更注重个人情感与文化追求,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中的苦难与历史使命。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