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八月十七夜韵芳见过,共饮同作》
时间: 2025-04-29 03:0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空夜澈。洗片云影净,千里如雪。几度商量,招取幽人,开帘共伫明月。何期觌面黄昏后,竟一笑花前相挈。引壶觞劝与深斟,且倚嫩寒瑶闼。偏是才情款款,素娥也解意,光满忘缺。漏永香沉,唤起茶声,为和冰弦清绝。人生几得闲吟侣,那小聚晓窗还别。约与君携手霜晨,看菊东篱重说。
白话文翻译:
晴朗的天空,夜色清澈。洗净的云影如同千里白雪。几次商量,邀请幽静之人,开帘一同伫立在明月下。谁知在黄昏之后相遇,竟然在花前相视一笑。引来酒壶劝你深饮,且依偎在清冷的瑶台。偏偏是你才情出众,素雅的月亮也明白我的心意,光辉满溢,忘却了缺陷。漏声悠长,香气沉沉,唤醒了茶声,与冰冷的琴弦相和清绝。人生中能有几次闲适的吟唱伴侣,那小聚在晨窗下又要分离。约定与你携手在霜晨,看菊花东篱再重谈。
注释:
- 晴空夜澈:晴朗的天空,夜色清澈。
- 洗片云影净,千里如雪:云的影子被洗净,像千里白雪一样。
- 幽人:指的是幽静的人,通常是指志趣相投的朋友。
- 素娥:意指月亮,古人常将月亮比作美丽的女子。
- 漏永香沉:漏声悠长,香气沉沉。
典故解析:
- 明月:古代文人常在月下吟诗作对,月亮象征着清幽与雅致。
- 菊东篱:东篱把酒,黄昏时分的闲适生活,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元昭,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雅致,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中秋时节,诗人借夜景月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明月下与友人共饮,享受着人生的闲适与雅趣。开头的“晴空夜澈”便为整首诗的清朗基调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人通过“洗片云影净,千里如雪”描绘出夜空的宁静与清澈,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无尘的境界。随后,诗人通过与友人相聚共饮,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在“引壶觞劝与深斟”一句中,酒壶的引导与劝饮动作,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闲适与惬意,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人情与自然的深刻理解。结尾部分提到的“约与君携手霜晨,看菊东篱重说”,更是传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空夜澈:描绘了一个晴朗而清澈的夜空,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洗片云影净,千里如雪:云影的清晰与洁净,映衬出夜空的广阔。
- 几度商量,招取幽人:几次讨论,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
- 开帘共伫明月:开窗一同在月光下静待。
- 何期觌面黄昏后:没想到在黄昏后相遇。
- 竟一笑花前相挈:在花前相视一笑,增进了情谊。
- 引壶觞劝与深斟:劝酒的举动,增添了亲密感。
- 偏是才情款款,素娥也解意,光满忘缺:朋友才情出众,月亮也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 漏永香沉,唤起茶声,为和冰弦清绝:悠长的漏声引起了茶声,与琴声相得益彰。
- 人生几得闲吟侣,那小聚晓窗还别: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闲聚,然而小聚后又要离别。
- 约与君携手霜晨,看菊东篱重说:约定在霜晨再聚,重温过去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素娥”,形象而生动。
- 拟人:赋予月亮理解人心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引壶觞劝与深斟”与“且倚嫩寒瑶闼”,营造出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情与生活的闲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许,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清幽与思念,常作为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
- 酒:象征友情与欢聚,酒的劝饮彰显出友谊的深厚。
- 菊花:象征高洁与耐寒,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晴空夜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雨天的忧伤
- B. 晴朗的宁静
- C. 雾霭的模糊
- D. 风雨的狂暴
-
“引壶觞劝与深斟”中的“觞”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茶壶
- C. 酒壶
- D. 碗
-
诗中提到的“素娥”是指谁?
-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 B. 月亮
- C. 一位诗人
- D. 一朵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了闲适的喝酒场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更强调孤独与自我对话,与郑元昭的友情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