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3:41:39

我出亦何急,辍行还怅然。

轻装幸已具,老健更谁先。

野饭聊支日,山蔬不直钱。

此生终乐死,何以报皇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游四首 其三
陆游

我出亦何急,辍行还怅然。
轻装幸已具,老健更谁先。
野饭聊支日,山蔬不直钱。
此生终乐死,何以报皇天。

白话文翻译:

我出门又何急呢?停下脚步反而感到怅然。
轻便的行装已经准备好,年老体健的我又能比谁先走呢?
吃顿野饭聊以度日,山里的蔬菜连钱都不值。
这一生终究是乐于死去,何以回报上天的恩惠?

注释:

字词注释:

  • 辍行:停下行路,停止前行。
  • 怅然:心中感到不快或失落之情。
  • 轻装:指简便的装备或行李。
  • :暂且,姑且。
  • 山蔬:山里的蔬菜。
  • 直钱:指价值不高,难以换得金钱。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此生终乐死”可以理解为对生命态度的反思,与古人“甘愿为国捐躯”的豪情有相似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历经战乱,满腹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以豪放、沉郁见长。陆游在诗中常常表现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身处国家动荡、个人处境艰难的时期,陆游常常以游历的方式来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慰藉。

诗歌鉴赏:

陆游的《闲游四首 其三》以一种淡然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我出亦何急”,简明扼要地表现出一种对生活节奏的反思,似乎在说,人生何必急于追求?随之而来的“辍行还怅然”,又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仿佛即便停下脚步,心中仍有惆怅与失落。

接下来的“轻装幸已具”,诗人展示出自己对于物质的简朴态度,似乎在告诫自己,轻装上阵,不必过于追求世俗的繁华。这里的“老健”,不仅是对自己年岁的反思,也暗示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理想。反观社会,诗人提到“野饭聊支日,山蔬不直钱”,展示了他对生活的自足与对自然的向往。虽然生活拮据,但他却能从中找到乐趣。

最后一句“此生终乐死,何以报皇天”,更是突显了陆游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乐观与满足,而非物质的丰盈。整首诗将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出亦何急:诗人出门旅行,问自己为何急于赶路。
  2. 辍行还怅然:停下行走,内心却感到一丝惆怅。
  3. 轻装幸已具:旅行时的轻便行装已经准备好了。
  4. 老健更谁先:年老体健的自己,又能比谁走得更快呢?
  5. 野饭聊支日:吃点野菜来充饥,勉强度过这一天。
  6. 山蔬不直钱:山里的蔬菜连钱都不值,生活贫困。
  7. 此生终乐死:这一生最终选择乐观地面对死亡。
  8. 何以报皇天:对上天的恩惠,自己又该如何回报呢?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通过对比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富足,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隐喻:通过“野饭”和“山蔬”隐喻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
  • 反问:结尾的疑问句,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游历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在生活的简朴中找到乐趣,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命的终结,反映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出门:象征探索与自由。
  • 轻装:代表简约与自在。
  • 野饭:自然与朴素生活的象征。
  • 山蔬:与自然相连的生活方式。
  • 乐死:对生命态度的积极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诗中,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急功近利
    B. 淡泊明志
    C. 追求奢华

  2. “山蔬不直钱”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贫困
    C. 生活多彩

  3. 诗的最后一句“何以报皇天”表达了: A. 对上天的感恩
    B. 对上天的怨恨
    C. 对上天的漠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
  • 《终南山》:王维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陆游的《闲游四首 其三》与王维的《终南山》均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追求的思考。陆游的诗更强调生活的朴素与内心的平静,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一种宁静致远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陆游诗文集》
  • 《古诗解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