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回波乐》

时间: 2025-01-10 22:40:03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

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白话文翻译:

在那回波的时刻,举起酒杯,我的职责在于劝诫和规劝。在宴席上已经饮了三杯,喧闹之中我担心这并非合乎礼仪。

注释:

  • 回波:指酒杯中酒的涟漪,象征着欢聚和饮酒的氛围。
  • 酒卮:酒杯,古时常用的饮酒器具。
  • 微臣:指作者自己,谦称,是古代官员对皇帝或上级的自称。
  • 箴规:劝诫和规劝,通常是指对他人的忠告。
  • 侍宴:侍奉宴席,指在宴会上为主宾服务。
  • 三爵:古代饮酒时的三次干杯,表示敬酒。
  • 喧哗:指宴会中的喧闹声,通常意味着气氛热烈。
  • 非仪:不合礼仪,表示对行为的担忧。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其中“侍宴”和“箴规”体现了古代官场的礼仪和规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景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与宴饮、交游相关,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温情与幽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宴会场合,诗人作为微臣,身处上层社交中,既要享受酒席的欢愉,又要遵循礼仪规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礼仪约束。

诗歌鉴赏:

《回波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欢愉却又充满礼仪约束的宴会场景。诗人在酒席上举杯畅饮,但心中却暗自警惕,担心喧闹的气氛会违背宴会的礼仪。这种矛盾的心态,既展现了诗人对宴会的享受,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和担忧。诗中“回波”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酒杯中荡漾的酒水,象征着欢聚的氛围,而“三爵”则隐含着古代饮酒的礼仪,增强了诗的厚重感。整体而言,诗歌在轻松的宴饮中透出一丝深思,让人感受到古代社交的复杂性和礼仪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波尔时酒卮:在那时,酒杯中荡漾着涟漪,暗示欢快的气氛。
  2. 微臣职在箴规:作为微臣,我的职责是劝诫他人,体现出对礼仪的重视。
  3. 侍宴既过三爵:宴席上已饮了三杯,表示气氛热烈。
  4. 喧哗窃恐非仪:在欢闹中,我担心这种喧哗不符合礼仪,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酒卮”与“箴规”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回波”与“喧哗”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宴会的两面性。
  • 象征:酒杯象征着欢乐与社交,但同时也承载着礼仪的重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宴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欢愉中对礼仪的重视与内心的矛盾,揭示了古代社交中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波:象征友情和聚会的欢愉。
  • 酒卮:代表宴饮与社交场合。
  • 喧哗:体现了热烈的气氛与社交的活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臣”指代谁? A. 皇帝
    B. 诗人
    C. 宴会的主宾
    答案:B

  2. “三爵”在古代代表什么? A. 三杯酒
    B. 三个官职
    C. 三种美食
    答案:A

  3. 诗中表达了对宴会的什么态度? A. 完全享受
    B. 担忧不安
    C. 不在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李景伯的《回波乐》更侧重于社交礼仪,而李白则展现了个体的孤独与自由。两者反映了不同的饮酒文化和心态。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景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