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年末守岁时的情景。冬天渐渐过去,春天的到来似乎伴随着斗柄的转动。寒暄的话语在一夜的时间里显得格外珍贵,而客人白发渐增,已在不知不觉中催促着两年的光阴。
注释:
- 冬去更筹尽:冬天将要结束,指的是时间的推移。筹,古代计时的工具,这里象征着时间的计算。
- 春随斗柄回:斗柄是指北斗星的指针,随着春天的到来,斗柄也开始转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寒暄一夜隔:寒暄,指的是亲切的问候,隔,意味着时间的间隔。
- 客鬓两年催:鬓,指的是头发,客人之间的关系在时光流逝中,白发渐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福业,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情冷暖。其作品风格端庄、内涵深刻,常以自然景物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岁末年初之际,正值辞旧迎新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冬去春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与亲友相聚的温暖与珍惜。
诗歌鉴赏:
《岭外守岁》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时刻,诗人用“冬去”与“春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新生的希望。诗中通过“斗柄”的转动,传递出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的规律。诗人在“寒暄一夜隔”中表现出与友人相聚时的珍贵,突显了人际关系的温情。而“客鬓两年催”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老去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了自然与人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悟。诗歌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还在形式上简洁有力,使其成为唐诗中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冬去更筹尽:冬天即将结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意味着新年的来临。
- 春随斗柄回:春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到来,斗柄的转动暗示着季节的更迭。
- 寒暄一夜隔:在新旧交替的时刻,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变得格外重要,时间的隔阂愈加明显。
- 客鬓两年催:朋友间的相聚中,白发悄然生长,暗示着流逝的岁月和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冬与春的对比,斗柄与白发的象征,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了对岁月的珍惜与人生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情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象征着生命的沉寂与冷漠。
- 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斗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规律。
- 鬓:象征着人们在岁月中逐渐老去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季节变化是从哪个季节到哪个季节? A. 从春到冬
B. 从冬到春
C. 从夏到秋
D. 从秋到冬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斗柄”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忽视。(对/错)
答案:
- B
- 时间的流逝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岭外守岁》均表现了对时间与亲情的思考,前者通过夜景引发思乡之情,后者则通过季节变化表达对岁月的感慨。两首诗在意象上相互呼应,均展示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福业诗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