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退似见几者,晚缪可追悔哉。已戴华阳巾去,肯扶灵寿杖来。
白话文翻译:
早早离去,仿佛见到几位朋友,晚归时却可追悔啊。已经戴上华阳的帽子离去,怎么还会愿意扶着灵寿的拐杖回呢?
注释:
- 早退:指的是早早离开。
- 几者:几位朋友或宾客。
- 晚缪:晚归时的忧虑或后悔。
- 华阳巾:华阳是指一种帽子,这里比喻轻松离去的状态。
- 灵寿杖:灵寿是指长寿,杖是拐杖,象征年老后的状态。
典故解析:
“华阳”与“灵寿”分别象征年轻与年老的状态,体现了人生的阶段变化。华阳巾出自道教文化,代表了清净、闲适的生活。而灵寿杖则是长寿的象征,意味着衰老与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亦斋,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透过早退与晚归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早退与晚归的对比,展现了时间流逝对人生的影响。诗人似乎在追忆曾经的轻松与无忧,而如今却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后悔。华阳巾的轻便与灵寿杖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年轻时的自由与年老时的依赖。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关于时间、生命、和选择的深刻主题,激发读者对生命短暂与时光珍贵的思考。
诗词解析:
- 早退似见几者:诗人用“早退”暗示了对过去的追忆,似乎与友人相聚,但时间的流逝使得这成为一种错觉。
- 晚缪可追悔哉:强调晚归时的追悔,反映出对时间的珍惜与无奈。
- 已戴华阳巾去:象征着轻松和年轻的状态,暗示诗人曾经的无忧无虑。
- 肯扶灵寿杖来:表达了对衰老的抵触心理,渴望逃避现实的沉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早退与晚归的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对人生的影响。
- 象征:华阳巾象征年轻的自由,灵寿杖象征年老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阶段变化,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应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华阳巾:象征自由与年轻,代表了无忧的生活状态。
- 灵寿杖:象征衰老与依赖,代表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早退似见几者”意指:
- A. 早早回家
- B. 见到了朋友
- C. 追悔往昔
- D. 回忆年轻
-
“已戴华阳巾去”中,华阳巾象征:
- A. 年轻的自由
- B. 年老的依赖
- C. 忧愁的心情
- D. 生活的重担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七十八咏六言十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自然的和谐,但刘克庄更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追忆,而陶渊明则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刘克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