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次谢隽人女士韵,别诸词友》
时间: 2025-01-11 21:4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歌短叹,刻烛连床,他乡相聚多年。又过残春,飞红血染啼鹃。偏嗟别情难说,只许将,迸出毫端。齐归去,问钓游旧地,无恙山川。异日江云堤树,约来鸿去雁,地角天边。万里扶摇,南溟水击三千。壮君亦因自壮,把酒杯倾尽离筵。肠欲断,各扬巾,遥望客船。
白话文翻译:
长歌短叹,烛光下的床边,异乡的我们相聚多年。又过了一个春天,飞舞的红花像血一样染红了啼叫的杜鹃。偏偏感叹离别的情感难以言说,只能在笔端流淌出来。大家一起回去,询问钓鱼游玩的旧地,那里依旧安好。日后在江边的云树下,约定再相聚,像鸿雁一样飞往天边。万里扶摇而上,南海的水击打着三千里。壮士也因彼此的壮志而豪情万丈,举杯倾尽离别的酒席。肠断欲绝,大家挥舞着手巾,遥望着客船的去向。
注释:
- 长歌短叹:指长时间地唱歌和叹息,表达情感的沉重。
- 刻烛连床:烛光照耀着床,形容夜晚的情景。
- 他乡:异乡,远离故乡的地方。
- 飞红:指盛开的花朵,可能是指桃花或杜鹃花。
- 嗟别情难说:感叹离别之情难以言表。
- 毫端:指笔尖,形容通过书写表达情感。
- 齐归去:大家一起回去。
- 无恙山川:山川依旧安好,指一切如常。
- 江云堤树:指江边的云和堤岸的树,描绘自然景象。
- 万里扶摇:形容气势如虹,像风一样迅速。
- 南溟水:南海的水。
- 倾尽离筵:倾倒杯中酒,形容豪饮。
- 遥望客船:远远地望着离去的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树校(近代),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变迁,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一次与好友的聚会,借此表达对友谊、离别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化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声声慢 次谢隽人女士韵,别诸词友》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悟。开篇“长歌短叹,刻烛连床”,通过对夜晚烛光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象征着友谊的珍贵与短暂。接下来,诗人以“又过残春,飞红血染啼鹃”描写春天的逝去,隐喻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对于离别的感叹“偏嗟别情难说”,更是直击人心,反映了人在分别时的无奈与哀伤。
“齐归去,问钓游旧地,无恙山川”,这里诗人将对友人的关心与自然的安宁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与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随后的“异日江云堤树,约来鸿去雁,地角天边”,展现了对未来相聚的向往,仿佛在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最后,诗人以“肠欲断,各扬巾,遥望客船”收尾,情感达到高潮,离别的痛苦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尽显无遗。这种通过具体意象传递情感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离别的无奈,情感细腻而真挚,堪称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歌短叹:反映诗人在聚会时的情感波动,既有欢愉也有惆怅。
- 刻烛连床:烛光下的温情,暗示夜的静谧与交流的深厚。
- 他乡相聚多年:表达在异乡的深厚友谊。
- 又过残春:表现时光的流逝,春天即将结束。
- 飞红血染啼鹃:生动描绘春日的景象,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 偏嗟别情难说:离别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
- 只许将,迸出毫端:只有通过书写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
- 齐归去,问钓游旧地,无恙山川:对旧地的问候,体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 异日江云堤树:未来重聚的美好愿景,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 万里扶摇,南溟水击三千:象征豪情万丈,展现壮志。
- 壮君亦因自壮:彼此鼓励,共同分享这个离别的时刻。
- 把酒杯倾尽离筵:豪饮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宣泄。
- 肠欲断,各扬巾,遥望客船:离别的痛苦通过挥舞手巾体现,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红血染啼鹃”,用血染来形容花的鲜艳。
- 拟人:如“肠欲断”,赋予肠子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地角天边”,工整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离别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表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温暖与陪伴。
- 春天:象征生命与美好的时光。
- 杜鹃:常与离别、悲伤相关联。
- 江云堤树:描绘自然的美,象征未来的希望。
- 客船:象征离别与归去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他乡相聚多年”,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聚会
B. 旅行的经历
C. 家乡的回忆 -
填空题:诗中提到“长歌短叹”,表达了诗人的___情感。
-
判断题:诗中“万里扶摇”是指诗人希望追求的自由与豪情。(对/错)
答案:
- A
- 离别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温树校的《声声慢》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均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温树校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气概展现友谊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读与赏析》
- 《温树校传记与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