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与荫》
时间: 2025-01-11 19:45:46意思解释
声声慢 与荫
作者: 顾随〔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收寒放暖,约雨回晴,夭桃解笑东风。岁岁年年,春光总是雷同。堪叹病来不饮。漫衰颜。得酒能红。寻芳事,剩一帘芳草,几树青松。今夕不知何夕。似青春羁旅,归去衰翁。夜幕张开,窗影逐渐朦胧。年时有谁见我,燕沈檀,独坐虚空。灯未上,话黄昏如在梦中。
白话文翻译:
寒冷过去,温暖来临,约定的雨过后又晴朗,夭桃在东风中绽放笑颜。年复一年,春光总是如此雷同。叹息病来时不能饮酒,面容憔悴,唯有借酒消愁。寻芳的事,剩下一帘芳草,几株青松。今夜不知是什么夜,像是青春的旅途,归去的却是衰老的翁。夜幕徐徐降下,窗外的影子逐渐模糊。多少年里有谁见过我,燕子飞沈,独自坐在虚空中。灯光未点,谈论黄昏如同在梦中。
注释:
- 夭桃: 初开的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春光总是雷同: 每年的春天似乎都没有变化,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感慨。
- 漫衰颜: 形容因病而衰老的面容。
- 寻芳事: 寻找花草的事,常指春游赏花。
- 独坐虚空: 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空间,表达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6年-1989年),字海澄,号惟白,近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风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关注生命、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顾随晚年,正值个人生活的反思期,诗中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声声慢 与荫》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孤独。开篇以“收寒放暖,约雨回晴”勾勒出春天的气象,紧接着“岁岁年年,春光总是雷同”则表现出对时光的感叹。诗人将个人的衰老与春天的重现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堪叹病来不饮,漫衰颜”,这两句倾诉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衰老的苦楚。诗人通过“寻芳事,剩一帘芳草,几树青松”描绘出一幅春日景象,但与“今夕不知何夕”结合,突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最后的“灯未上,话黄昏如在梦中”则勾勒出一种恍惚的状态,仿佛在追忆过往的青春岁月。
整首词在音韵上也和谐流畅,情感的流露自然真挚,使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收寒放暖: 描述气候的变化,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约雨回晴: 春季的雨后天气转晴,带来新的生机。
- 岁岁年年,春光总是雷同: 表达对春天重复而无变化的感慨。
- 堪叹病来不饮: 生病时无法饮酒,表露出诗人的苦闷。
- 得酒能红: 借酒消愁,寻求片刻的欢愉。
- 寻芳事,剩一帘芳草: 寻找春天的美好,但只剩下些许的芳草。
- 几树青松: 青松象征长青与坚韧,与春天的短暂形成对比。
- 今夕不知何夕: 感到迷茫,不知今夜是何夕。
- 似青春羁旅,归去衰翁: 将青春和衰老对比,感叹时光的流逝。
- 夜幕张开,窗影逐渐朦胧: 夜晚降临,窗外的影子变得模糊。
- 年时有谁见我: 反映出孤独的心境。
- 燕沈檀,独坐虚空: 描绘孤独的情景,燕子飞走了,自己独自坐在空荡处。
- 灯未上,话黄昏如在梦中: 在黄昏时分,灯光未点,仿佛一切都在梦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 春光被赋予情感,形象生动。
- 对仗: 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时光流逝、衰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无奈,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春天: 代表希望与生机,但也与时光的流逝相对照。
- 芳草与青松: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夜幕与灯光: 反映孤独的心境与失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堪叹病来不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健康的渴望
B. 对饮酒的热爱
C. 对春天的怀念 -
诗中“岁岁年年,春光总是雷同”的意思是? A. 每年的春天都不一样
B. 春天总是如同往年一样
C. 春天的美好不再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顾随的《声声慢 与荫》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但顾随更偏向于沉重的反思,而李清照的作品则带有些许的柔情和对过往的怀念。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顾随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