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秋怀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20:01:27

赤甲白盐秋气多,黄棱黑石沸漩涡。

惊闻楚客吟山鬼,欲趁巴童拜浪婆。

灵雨乍晴仙掌出,雄风初动使旌过。

金门此日瀛洲客,应已朝回散玉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甲白盐秋气多,
黄棱黑石沸漩涡。
惊闻楚客吟山鬼,
欲趁巴童拜浪婆。
灵雨乍晴仙掌出,
雄风初动使旌过。
金门此日瀛洲客,
应已朝回散玉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巫峡,气氛湿润而清新,山石在波浪中翻滚。诗人惊讶地听到楚地的游子在吟唱山中的鬼神,想要乘船前往向巴人的浪婆致敬。突然的细雨后,阳光透出,仙女的手掌似乎出现在云端,雄伟的风开始吹动旗帜。今天在金门的瀛洲,应该已经有客人朝拜完毕,散下了玉制的珂铃。

注释

  • 赤甲:指赤色的甲壳,象征着秋季的特殊景象。
  • 白盐:形容秋天的气候,白盐象征干燥。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诗人或旅人。
  • 山鬼:山中的神灵,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存在。
  • 巴童:指巴地的年轻人,可能是指当地的民俗或文化。
  • 浪婆:指海中的女神或流行的传说人物。
  • 灵雨:细雨,带有神秘色彩的降雨。
  • 雄风:强劲的风,象征气势和力量。
  • 金门:指地名,可能是指长江口或相关的水域。
  •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蕡,明代诗人,生于明代中期,长期生活在巫峡一带,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有深刻的理解和描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意境的营造。

创作背景

《巫峡秋怀八首》是孙蕡在游历巫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在诗中,诗人融合了山水和神话,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巫峡秋天的独特景色。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季的气候,赤甲与白盐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随后的几句则通过楚客与山鬼的吟唱,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当地文化的敬意与思考。特别是在提到“灵雨乍晴仙掌出”时,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仙境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最后两句则带有一种归属感,金门和瀛洲的提及,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甲白盐秋气多:描绘秋季的气候,充满了湿润的气息。
  2. 黄棱黑石沸漩涡:形容山石在水中翻滚,展现了巫峡的壮丽。
  3. 惊闻楚客吟山鬼:听到来自楚地的客人在吟唱,增添了诗意和神秘。
  4. 欲趁巴童拜浪婆: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追随。
  5. 灵雨乍晴仙掌出:雨后的晴空,仿佛仙女的手掌出现,象征着希望。
  6. 雄风初动使旌过:强风吹动旗帜,象征着气势的提升。
  7. 金门此日瀛洲客:提及金门,有归属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8. 应已朝回散玉珂:暗示着人们的朝拜活动,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气与人情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增加作品的情感色彩。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人文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清新、优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甲:象征秋天的来临,带有警示与美感。
  • 山鬼:代表古老的文化和神秘的力量。
  • 浪婆:传统文化中的神灵,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
  • 灵雨: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赤甲”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气候
    B. 冬天的冰雪
    C. 春天的花开

  2. “楚客吟山鬼”中的“楚客”指的是? A. 来自楚地的游子
    B. 山中的神灵
    C. 巴地的年轻人

  3. “金门此日瀛洲客”意在表达什么? A. 对金门的景仰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将孙蕡的《巫峡秋怀》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所采用的不同手法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中多了豪放与洒脱,而孙蕡则更注重细腻与意象的交融。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山水诗的演变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