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望江七绝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15:45

湘淮喉舌海门腰,千里艨艟击斗刁。

争说江防形势好,前通狼福后金焦。

意思解释

君山望江七绝四首 其二

原文展示:

湘淮喉舌海门腰,千里艨艟击斗刁。争说江防形势好,前通狼福后金焦。

白话文翻译:

湘江和淮河是连接海口的要地,船只在此处穿梭千里。有人争辩说江防形势良好,然而前有狼狈的福气,后有金焦的威胁。

注释:

  • 湘淮:指湘江和淮河,都是中国重要的水道,象征着水路交通的重要性。
  • 喉舌:比喻发言或传达思想的地方,这里指重要的交通要道。
  • 海门:指通往海洋的入海口。
  • 艨艟:指大型船只,古时指战船或商船。
  • 斗刁:形容战船的斗争和激烈,可能是指对抗敌人。
  • 狼福:形容敌人的威胁,"狼"常用来比喻危险。
  • 金焦:可能指金朝,暗示后方的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钰,清代诗人,生于南明时期,后归清,擅长诗歌,风格豪放而沉郁,常表现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朝时期,正值清军与南明势力相抗之际,诗中反映了国家紧张的政治形势与防御策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湘江、淮河的重要性以及江防形势的分析,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与思考。开头的“湘淮喉舌海门腰”以地理位置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背景中。接下来的“千里艨艟击斗刁”,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水上交通的繁忙与战斗的激烈,展现出诗人对水路防御的关注。最后两句“争说江防形势好,前通狼福后金焦”则揭示了表面上的安宁与潜在的威胁之间的矛盾,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内涵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也有对未来的深思,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民族情怀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淮喉舌海门腰:强调湘江、淮河作为水路的要地,象征着国家的战略重地。
  • 千里艨艟击斗刁:描绘了水上交通的繁忙,暗示战争的紧迫感。
  • 争说江防形势好:有人在争辩说防御形势良好,表面上的乐观。
  • 前通狼福后金焦:实际上面临着外敌的威胁,真实的情况并不乐观。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用“狼福”与“金焦”来形象化敌人的威胁,使得情感更加直观。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述加深了对江防形势的复杂性的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防形势的分析,表达了对国家安全与未来的深切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江、淮河:象征着水路交通的命脉与国家的战略地位。
  • 艨艟:代表着战斗与抵抗的力量。
  • 狼福、金焦:象征着外来威胁与不安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淮”指的是哪两条河流?

    • A. 黄河与长江
    • B. 湘江与淮河
    • C. 珠江与海河
  2. “艨艟”指的是:

    • A. 小型船只
    • B. 大型船只
    • C. 渔船
  3. 诗中提到的“狼福”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外敌的威胁
    • C. 富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写国家局势的杜甫《春望》相比,刘钰的诗更偏重于对水路防御的具体分析,表现出更为直接的忧虑与关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钰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