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履平冲寒见过,并出示新词,率次韵奉和一首》
时间: 2025-02-04 15:37: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履平冲寒见过
风霜满地,叹人情何似,秋虫吟草。
一雨穿林复打叶,费尽丛篁凄调。
堞粉鸦啼,芦烟军吹,坐觉天难晓。
多君词笔,横流峡水倾倒。
谁信白马潮头,红羊劫畔,杯酒成相吊。
只恐沟中无处断,眼底青黄亦好。
藕孔游身,矛头渐米,已畏论怀抱。
芜城慵赋,伫琴休命哀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在风霜满地的严寒中,面对人情冷暖的感慨,秋虫在草间低吟,雨水穿林而落,打在树叶上,仿佛在诉说着凄凉的调子。堞上的乌鸦啼叫,芦苇间的风声呼啸,坐在这里让我觉得天色难以分晓。你那锋利的词笔,如同峡谷中的流水倾泻而下。谁能想到白马潮头边,红羊劫难中,杯酒竟成了相互的吊唁。只怕在沟渠中无处可断,眼前的青黄也是一种好。身在莲藕间游动,逐渐被矛头逼近,已然害怕再谈怀抱。萧条的城池让我懒于赋诗,只想停下琴声,哀叹命运的无奈。
注释
- 堞粉:堞是古代城墙的意思,粉是指涂抹的石灰,这里形容乌鸦在城墙上啼叫。
- 芦烟:指芦苇生长的地方,烟是指芦苇随风摇曳时的景象。
- 白马潮头:比喻激荡的潮水,白马可能指代勇猛之者。
- 藕孔:指莲藕的孔洞,象征着柔弱之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敦仁,近代诗人,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词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变迁,倾向于抒发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严冬时节,作者在寒风中感受到人情的冷漠与世界的无情,借由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
诗歌鉴赏
此词以浓厚的秋冬气息开篇,风霜满地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严寒的压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传递出一种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整首词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对比,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相互交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虫的吟唱与雨水的落下,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借用典故与自然意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尤其是“谁信白马潮头,红羊劫畔”,在这两个意象中,白马与红羊分别象征着勇气与苦难,生动地反映出世间的无常。最后的感慨“芜城慵赋,伫琴休命哀操”更是道出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沉重,结束在一种静默的反思中。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霜满地,叹人情何似,秋虫吟草:描绘寒冷的环境,感叹人情的冷淡。
- 一雨穿林复打叶,费尽丛篁凄调:雨水穿过树林,打落树叶,传达出凄凉的情感。
- 堞粉鸦啼,芦烟军吹,坐觉天难晓:乌鸦的叫声与芦苇的风声交织,让人难以辨清天色。
- 多君词笔,横流峡水倾倒:称赞对方的才华如同奔流的峡谷水一般。
- 谁信白马潮头,红羊劫畔,杯酒成相吊:借用典故,反映生活中的无常与悲哀。
- 只恐沟中无处断,眼底青黄亦好:担忧无法找到出口,青黄的景象也不失为一种安慰。
- 藕孔游身,矛头渐米,已畏论怀抱:莲藕的柔弱与矛头的逼近,隐喻着情感的脆弱。
- 芜城慵赋,伫琴休命哀操:在萧条的城池中,对命运的感叹与无奈。
-
修辞手法
本词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例如“风霜满地”与“秋虫吟草”的对比,展现了外在环境与内心感受的冲突。 -
主题思想
该词的主题是在严寒的环境中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风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与生活的艰辛。
- 秋虫:代表着微弱的生命力,反映出对生命的脆弱感。
- 白马潮头:象征勇气与挑战,但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 藕孔:象征柔弱与无助,体现了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人情冷暖
C. 个人成就
D. 友情 -
“白马潮头”比喻了什么?
A. 勇气与挑战
B. 生活的安宁
C. 诗人的心情
D. 友谊的深厚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白敦仁的作品相比,苏轼的《赤壁赋》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人的情感,但其基调更加豪放,而白敦仁则更显沉郁。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强调壮丽与豪情,后者则突出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词的艺术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