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见雪忆山居》

时间: 2025-01-27 03:25:30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

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
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白话文翻译:

忽然想起山岩中的雪,谁在轻拂那薜萝呢?
竹子的梢头低垂未能抬起,松树的盖子显得更为茂盛了。
山间的水流随着冰雪的融化而奔涌,森林中的麇鹿带着霰雪走过。
无需听那鹤的鸣叫,正好奏响这苦寒的歌曲。

注释:

  • 忽忆:突然想起。
  • 岩中雪:山岩中的积雪。
  • 薜萝:一种攀附植物,常见于山林中。
  • 竹梢低未举:竹子的枝头因积雪而低垂,仍未抬起。
  • 松盖:松树的树冠。
  • 山溜:山间的小溪。
  • 林麇:林中的麇鹿。
  • :小颗粒的雪。
  • 鹤语:鹤的叫声,象征清雅的音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德裕,唐代著名诗人,字贞明,号少游,湖南人。曾任宰相,以诗名著于世,风格清新隽永,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德裕在山中隐居时,正值初冬,山中积雪,思绪万千,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晨起见雪忆山居》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中雪景的宁静与清幽展现出来。开头“忽忆岩中雪”一语,便引出了全诗的主题,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怀念。接下来,诗人通过“谁人拂薜萝”的设问,增添了几分幽默与想象,似乎在询问谁在清理那缠绕的薜萝,暗示了自然界的无人打扰与静谧。

诗中描绘的竹梢与松盖,展现了冬日雪后竹树的低垂与松树的苍翠,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提到“山溜随冰落”,描绘了雪融化后流动的小溪,生动形象。最后一句“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则是对隐居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寒冷的冬日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既有对环境的描绘,又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忆岩中雪:突然忆起山岩中的雪,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 谁人拂薜萝:疑问句,增添了诗句的趣味,让人联想到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 竹梢低未举:描绘了竹子的状态,象征着冬天的寒冷与沉重。
  • 松盖偃应多:松树的茂盛显得更加显著,给人以生命力的感受。
  • 山溜随冰落:生动描绘了雪融化后山溪流动的情景,象征着春天即将来临。
  • 林麇带霰过:麇鹿带着霰雪走过,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
  •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情感,诗中“山溜随冰落”形象生动。
  • 拟人:如“谁人拂薜萝”,给予自然以人性化的关怀。
  • 对仗:如“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怀念与隐居生活的思考,传达出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 :寓意坚韧与高洁。
  • :象征长青与坚毅。
  • 麇鹿:代表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薜萝”是一种什么植物? A. 竹
    B. 松
    C. 攀附植物

  2. 诗中描述山间的小溪用什么词汇? A. 山泉
    B. 山溜
    C. 山流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孤独
    B. 宁静
    C. 寂寞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德裕的《晨起见雪忆山居》更加强调了冬季的寒冷与雪景的宁静,而王维则侧重于秋天的温柔与丰收,二者虽同为山居题材,却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季节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不同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李德裕的传记与诗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