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舟兰作枻,芬芳皆绝世。
只可弄潺湲,焉能济大川。
树悬凉夜月,风散碧潭烟。
未得同鱼子,菱歌共扣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桂木船,兰草为桨,舟上的芬芳气息无与伦比。这样的船只只能在潺潺的溪水中嬉戏,怎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河中航行呢?夜晚,凉风伴月挂在树梢,清风将碧潭上的烟雾吹散。即使未能与鱼儿共游,也只能在船上和菱歌相伴,轻轻敲击船舷。
注释:
- 桂舟:用桂木做的船,象征美好和高洁。
- 兰作枻:用兰草做的桨,兰花常被视为高雅之物。
- 潺湲:指细小的流水声,形容水流的轻柔。
- 济大川:渡过大河,意指不容易达到远大的目标。
- 凉夜月:形容夜晚的清凉和明亮的月光。
- 碧潭烟:指碧色的潭水上升起的烟雾。
- 同鱼子:与鱼同游,象征自然的和谐。
- 菱歌共扣舷:菱歌是指采菱的歌声,暗示轻松的生活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符,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德裕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宁静场景,体现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世界的超脱。
诗歌鉴赏:
《思平泉树石杂咏》中的这首《泛池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悠远的意境,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诗人以“桂舟兰作枻”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清雅的意境之中,桂舟和兰桨不仅是一种舟船的描写,更象征着高雅和清新的生活追求。接着,诗人通过“只可弄潺湲,焉能济大川”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游玩于小溪之中,无法在大河中遨游,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随后,诗人描绘了“树悬凉夜月,风散碧潭烟”的夜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平和。最后“未得同鱼子,菱歌共扣舷”一句,表现了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尽管未能如愿与鱼共游,但仍可在船上享受悠闲的时光,赋予整首诗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满足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舟兰作枻:用桂木打造的船,兰草制成的桨,展现出一种清新和优雅的意象。
- 芬芳皆绝世:舟上的香气无与伦比,强调环境的美好和诗人的感受。
- 只可弄潺湲:只能在小溪中嬉戏,表达了诗人对小而美的生活的向往。
- 焉能济大川:无法在大河中航行,折射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 树悬凉夜月:树梢悬挂着凉爽的夜月,描绘出宁静的夜景。
- 风散碧潭烟:清风将碧潭上的烟雾吹散,营造出一种清新的自然环境。
- 未得同鱼子:未能与鱼同游,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 菱歌共扣舷:与菱歌相伴,轻声敲击船舷,展现了诗人的乐观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桂舟、兰作枻的意象,形象化地表现了自然的美。
- 拟人:风散碧潭烟,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动作,增强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在小溪中游玩,虽有失落但仍感到满足,表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桂舟:象征着高雅的生活。
- 兰作枻:代表诗人的品味和追求。
- 潺湲:象征宁静与和谐。
- 大川:象征人生的挑战与困难。
- 凉夜月:代表清幽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 碧潭烟: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桂舟”用什么材料制成? A. 橡木
B. 桂木
C. 榉木
D. 杨木 -
“只可弄潺湲”中“潺湲”指的是什么? A. 大河
B. 小溪的流水声
C. 风声
D. 雨声 -
诗中提到的“菱歌”指的是什么? A. 采菱的歌声
B. 船上的歌声
C. 渔民的歌声
D. 乡村的歌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静谧的景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李德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