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作者:李德裕
山谷才浮芥,中园已滥觞。
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
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
从兹东向海,可泛济川航。
白话文翻译
在山谷中,浮萍刚刚在水面上漂浮,中间的园子已经有了春天的嫩芽。
沿着小路蜿蜒而过竹林,广阔的兰塘在眼前流淌。
夜晚宁静时能听到鱼儿跳跃的声音,微风中可以看到大雁在天空中飞翔。
从此以后,我向东去往大海,可以乘船去航行渡河。
注释
- 浮芥:指水面上漂浮的浮萍。
- 滥觞:比喻事物的开始,这里指春天的嫩芽。
- 逶迤:形容道路蜿蜒曲折。
- 浩淼:形容水面广阔,深远。
- 鱼跃:指鱼在水中跳跃,形象生动。
- 雁翔:指大雁在空中飞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阳,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重忆山居六首》是李德裕在贬谪期间所作,诗中描绘了他对山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德裕的《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水面上的浮萍与园中的嫩芽,展示了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诗人描绘了竹林与兰塘的宁静与广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在夜晚的静谧中,鱼儿的跃动与雁群的飞翔,进一步增强了这幅画面的生动感与动态美。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向东去海的愿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探索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谷才浮芥:描绘山谷中水面上刚刚浮现出的浮萍,暗示春天的到来。
- 中园已滥觞:中间的园子已经有了春天的嫩芽,象征着生命的再生。
- 逶迤过竹坞:描写蜿蜒的小路穿过竹林,给人一种自然幽静的感觉。
- 浩淼走兰塘:兰塘宽广而深远,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夜静闻鱼跃:在夜晚的宁静中,能够听到鱼跃出水面的声音,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风微见雁翔:微风中可见大雁在空中飞翔,展现了自然的广阔。
- 从兹东向海:表达诗人向东去海的愿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探索与渴望。
- 可泛济川航:可以乘船渡河,寓意着自由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浮萍和嫩芽的比喻,展现生命的再生。
- 拟人:夜静时能“闻”鱼跃,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致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谷: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方式。
- 浮芥: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兰塘:象征广阔与自由,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鱼跃、雁翔:象征生机与自由,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芥”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上的浮萍
- B. 樱花
- C. 山石
-
诗人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 A. 诗人在朝中任职
- B. 诗人在贬谪期间
- C. 诗人在旅行途中
-
诗中“夜静闻鱼跃”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寂寞
- B. 自然的生动
- C. 不安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生活,但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沉静。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则表现了对友人的期待与对自然的感知,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德裕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