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其二十八》

时间: 2025-02-04 16:30:10

篱前露洗黄花瘦。

枫林老叶霜丹就。

秋枕不眠闻滴漏。

看白昼。

青青山色长依旧。

楚畹幽兰清可嗅。

绿窗淅淅凉风透。

茗椀炉熏延坐久。

掩长袖。

月明人静三更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其二十八
作者: 夏言 〔明代〕

篱前露洗黄花瘦。枫林老叶霜丹就。
秋枕不眠闻滴漏。看白昼。
青青山色长依旧。楚畹幽兰清可嗅。
绿窗淅淅凉风透。茗椀炉熏延坐久。
掩长袖。月明人静三更后。

白话文翻译

在篱笆前,露水洗涤着黄花显得更加瘦弱。枫树林中的老叶被霜染成了红色。
在秋夜的枕头上辗转难眠,听着滴水的声音,仰望白昼。
青青的山色依然如故。楚地的幽兰散发出清香。
绿窗透出凉爽的微风。我在炉火下泡茶,坐得久了。
轻轻掩起长袖,月光明亮,人静,已是三更时分。

注释

  • 篱前:指篱笆前面,表示环境的静谧。
  • 黄花:这里指秋天的菊花,象征着秋意。
  • :形容花朵因时节而显得凋零。
  • 霜丹:霜后枫叶的红色,生动地描绘了秋季的景色。
  • 滴漏:滴水声,创造出寂静的氛围。
  • 楚畹:楚地的水田,幽兰则是生长在水边的花卉,象征清雅。
  • 淅淅:形容风声轻柔,给人以清凉感。
  • 茗椀:茶碗,表示作者的闲适。
  • 掩长袖:轻轻掩起衣袖,增添了诗中静谧的气氛。
  • 三更:夜深时分,指夜晚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季明,号曦村,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山水,融情于景,风格清新典雅,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渔家傲》系列为夏言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明代中期,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时期。该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二十八》是一首描写秋季静谧景象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诗的开篇以“篱前露洗黄花瘦”引入,渲染了秋日的清晨,露水洗涤了黄花,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衰退。接着“枫林老叶霜丹就”描绘了枫叶在霜的映衬下,愈发显得红艳,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色彩。

“秋枕不眠闻滴漏”则表达了作者在秋夜中辗转反侧的无眠,滴水声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随后“青青山色长依旧”展现了自然的恒常与静谧,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止,令人沉醉其中。接下来的“楚畹幽兰清可嗅”则通过香气传递了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优雅和谐的氛围。

最后几句“绿窗淅淅凉风透”,“茗椀炉熏延坐久”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品茶的悠然自得,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浓厚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切感悟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篱前露洗黄花瘦:描绘清晨,露水洗涤黄花,表现出秋季的凋零与脆弱。
  2. 枫林老叶霜丹就:枫树的老叶在霜的作用下变得鲜红,展现秋天的色彩变化。
  3. 秋枕不眠闻滴漏:秋夜辗转反侧,听到滴水声,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绪。
  4. 看白昼:抬头看向白昼,暗示着对光明与未来的向往。
  5. 青青山色长依旧:描绘山色常青,传达自然的恒久与美好。
  6. 楚畹幽兰清可嗅:楚地的幽兰散发清香,增添了诗的优雅。
  7. 绿窗淅淅凉风透:绿窗透出凉风,营造出清新的意境。
  8. 茗椀炉熏延坐久:在炉火旁泡茶,展现悠闲的生活状态。
  9. 掩长袖:轻轻掩起长袖,增添了诗的静谧感。
  10. 月明人静三更后:在月光下,夜深人静,突显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花比作脆弱的生命,营造出凋零之美。
  • 拟人:用“滴漏”表现夜的寂静,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如“青青山色长依旧,楚畹幽兰清可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闲适生活的理想,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秋天的来临。
  • 枫叶:代表秋天的色彩,传递出变幻无常的自然之美。
  • 幽兰:象征高雅与清新,增添了诗的意境。
  • 凉风:传达了秋季的清爽与诗人的悠然自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A. 篱前露洗黄花瘦
    B. 月明人静三更后

  2. “楚畹幽兰”中的“幽兰”象征什么? A. 暴风
    B. 高雅与清新

  3. 诗中“秋枕不眠闻滴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作品,描写秋夜的寂静与思乡之情。
  • 《山中杂诗》:王维的诗作,展现了山水的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渔家傲 其二十八》都通过夜晚的静谧传达出诗人的思绪,但前者更侧重思乡情绪,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闲适与宁静。两者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都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夏言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