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吉云军门玉照》
时间: 2025-02-04 16:07: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赭寇南来世乱纷,
天生将种出从军。
借才异地逢真赏,
杀敌同心建巨勋。
劲服短装朝奋武,
轻裘缓带夜论文。
方今圣主忧危甚,
矍铄如公望正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南方的敌人(赭寇)入侵,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天生的将领(或英雄)应运而出,纷纷奔赴战场,展现出从军的勇气。诗人提到在异地遇到真正的赏识和机会,大家同心协力,杀敌建功立业。白天穿着劲装去训练武艺,晚上则是穿着轻便的衣服进行学术交流。现如今,圣上忧虑国家的危险,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精神矍铄,关注国事。
注释
- 赭寇:指南方的敌人,可能是某个特定的侵略势力。
- 天生将种:指自然生成的将领或英雄,暗示有才能的人在特定环境下自然显现出来。
- 借才异地:在外地得到真正的赏识和机会。
- 劲服短装:指武士或军人穿着便于作战的服装。
- 轻裘缓带:指轻便的衣物,表明诗人在晚上进行学术讨论的状态。
- 圣主:指皇帝或统治者。
- 矍铄:形容年长而精神充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荣国,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国家命运和士人的责任,风格雄浑,常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切。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南方的敌人入侵,国家面临危机,诗人通过描绘士人从军和皇帝忧虑的场景,表达出对国家存亡的关心和对英雄豪杰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一个英雄豪杰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壮志与情怀,诗人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从军的场景和士人的精神面貌。诗中“赭寇南来”开篇即点明了动荡的背景,紧接着以“天生将种”引出士人从军的动机,展现了士人们共赴国难的决心。通过“劲服短装朝奋武”和“轻裘缓带夜论文”,表达了白天的勇武和晚上的文雅,体现了士人的多重身份与责任。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武双全之人的渴望。最后两句则展现了皇帝的忧虑与关心,强调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关联。整首诗在形式上整齐划一,情感上贯穿始终,深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赭寇南来世乱纷:描绘了南方侵略者的来临,社会动乱不安。
- 天生将种出从军:优秀的将领自然而然地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出现。
- 借才异地逢真赏:在异乡能够得到真正的赏识和机会。
- 杀敌同心建巨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 劲服短装朝奋武:白天穿着便于战斗的装备,积极训练。
- 轻裘缓带夜论文:晚上则换上轻松的衣服,进行学术讨论。
- 方今圣主忧危甚:现今皇帝对国家的危机非常忧虑。
- 矍铄如公望正殷:尽管年事已高,仍显得精神焕发,关注国事。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使用“赭寇”象征外敌,表现出国家的危难。
- 意象:通过“劲服短装”与“轻裘缓带”形成鲜明对比,象征文武兼备的士人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士人勇于从军、共赴国难的赞美,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意象分析
- 赭寇:象征外敌,暗示国家的危机。
- 将种:象征英勇的将领,体现士人的责任感。
- 劲服短装:象征武士的勇敢和行动能力。
- 轻裘缓带:象征文化与智慧的结合,展现士人的多重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赭寇”指的是哪个方向的敌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诗人描述白天和晚上的士人形象,分别是:
- A. 勇武与文雅
- B. 文雅与怯懦
- C. 勇武与懒散
- D. 懒散与忙碌
-
“方今圣主忧危甚”中的“圣主”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皇帝
- C. 将领
- D. 士人
答案
- B. 南方
- A. 勇武与文雅
- B. 皇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本诗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描绘了国家动乱与个人责任感,杜甫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对国家的忧虑,而钱荣国则通过豪情壮志强调士人从军的责任。两者均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切,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研究清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 《古代诗词鉴赏》 - 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