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谦山邑尊去任》
时间: 2025-01-27 03:5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谦山邑尊去任
三十年来令八九,公令我邑时特久。
心劳抚字拙催科,乐只君子民父母。
第一宽大培心田,公庭挞罚挥蒲鞭。
以静以慎决疑狱,如拨云雾窥青天。
案牍馀閒喜接士,接士讵真无臧否。
尊贤容众矜不能,度似春风心似水。
矜恤善政尤乐为,廉泉大沛甘如饴。
债台高筑曾莫惜,道是职分吾无辞。
宰县才长更忧国,外侮内讧患不测。
当倭未与中议和,江海咽喉防务亟。
军书旁午县中过,人心恇扰末如何。
惟公好整好以暇,安置妥贴平不颇。
民教原来似冰炭,宵小抵隙成巨案。
我公调护多苦心,不惜俸钱赔万贯。
呜呼人心日下如江河,如此良吏今岂多。
忽闻福星照旁邑,去思碑石空搓摩。
鲰生课徒日闭户,非公不至师子羽。
下风仰望德政多,赋诗敢附理县谱。
白话文翻译
三十年来,您在我们这个地方执政已经很久了。
我心里担忧,因您总是加班加点,尽心尽力,像是慈父般关心百姓。
您宽厚仁爱,培育民心,公堂上公正执法,用鞭子惩罚贪官。
您冷静谨慎地处理疑难案件,犹如拨开云雾看见青天。
闲暇时您乐于接见士人,接见士人又何必在意他们的好坏。
您尊重贤能,包容众人,心胸如春风,温和似流水。
您尤为乐意施行仁政,清廉的泉水如甘美的蜜糖。
即使债务缠身也绝不在意,认为这是职分,无怨无悔。
作为县长,您更忧国忧民,外有敌人,内有纷争,祸患难测。
在倭贼未与中原议和之时,江海的防务迫在眉睫。
军书常常在半午送到县中,民心惶惶,局势堪忧。
唯有您能在闲暇时妥善安排,平安不乱。
民众的教育本如冰与炭,夜间的小人阴险,常成巨案。
我公调护百姓,多有苦心,不惜俸禄赔偿万贯。
唉,人心日渐下滑如江河,像您这样的良吏如今何其稀少。
忽然听说福星照耀旁邑,伤感碑石已然磨损。
那些无能的学子整日闭门不出,非您不愿教导。
我在下风中仰望您的德政,赋诗时也敢附上理县的谱。
注释
- 令八九:这里的“令”指的是命令或治理的权力,八九指的是三十年来的时间段。
- 抚字:抚慰、安抚民众。
- 公庭:公堂,指的是处理公事的场所。
- 挞罚:处罚、惩罚。
- 疑狱:疑难案件。
- 案牍:指文书、文件。
- 矜恤:怜悯、宽恕。
- 廉泉:指清廉的泉水,象征廉洁的政风。
- 债台高筑:指债务严重,形容经济负担沉重。
- 宰县:指担任县令或县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荣国,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关心民生、关注时政而著称。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送刘谦山邑尊去任》是为送别刘谦山而作,表达了对刘谦山执政期间的赞扬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的“倭贼”以及“外侮内讧”的背景,反映了清代中期国势的动荡与民众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赞美的语调,描绘了刘谦山在任期间的德政与仁爱,展现了一位良吏的形象。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刘谦山的深情告别,也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反思。诗人通过对刘公的赞美,隐含了对当时政治腐败现象的不满,以及对更多良吏的渴望。
诗中多次提到“宽大”、“矜恤”、“廉泉”等词汇,彰显出刘谦山的仁政理念,展现出诗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提及“外侮内讧”的危机感,反映出那一时期的社会动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留恋到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形成了一幅深刻的社会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年来令八九,公令我邑时特久。
诗人感慨刘谦山在地方执政已久,治理有道,令百姓安居乐业。 -
心劳抚字拙催科,乐只君子民父母。
诗人称赞刘公关心民生,尽心尽力,像父母一样关爱百姓。 -
第一宽大培心田,公庭挞罚挥蒲鞭。
刘公实行宽大的政策,培育民心,同时也不忘惩治贪官。 -
以静以慎决疑狱,如拨云雾窥青天。
处理疑难案件时,刘公冷静、谨慎,帮助民众拨云见日。 -
案牍馀閒喜接士,接士讵真无臧否。
刘公乐于接见士人,对士人的好坏不加以苛责。 -
尊贤容众矜不能,度似春风心似水。
他尊重贤能,包容他人,心胸宽广,像春风一样温暖。 -
矜恤善政尤乐为,廉泉大沛甘如饴。
刘公施行仁政,清廉如泉水,甘甜可口。 -
债台高筑曾莫惜,道是职分吾无辞。
即使面临经济困境,刘公仍然坚守职责,毫无怨言。 -
宰县才长更忧国,外侮内讧患不测。
刘公不仅关心地方事务,更忧虑国家安危。 -
当倭未与中议和,江海咽喉防务亟。
提到当时的外敌威胁,强调防务的重要性。 -
军书旁午县中过,人心恇扰末如何。
形势严峻,军情紧迫,民心动荡不安。 -
惟公好整好以暇,安置妥贴平不颇。
刘公能够在闲暇时妥善安排各项事务,确保地方安定。 -
民教原来似冰炭,宵小抵隙成巨案。
民众教育难以调和,夜间的小人常常制造巨大的案件。 -
我公调护多苦心,不惜俸钱赔万贯。
为了百姓的安宁,刘公不惜花费自己的俸禄。 -
呜呼人心日下如江河,如此良吏今岂多。
诗人感叹如今良吏已经稀少,民心日渐消沉。 -
忽闻福星照旁邑,去思碑石空搓摩。
听闻福星照耀,感叹碑石已被磨损,象征着良吏的流失。 -
鲰生课徒日闭户,非公不至师子羽。
讽刺那些无能的学子,只有刘公才愿意教导他们。 -
下风仰望德政多,赋诗敢附理县谱。
诗人愿意以诗歌赞美刘公的德政,向他致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心日下如江河”,形象地表现了人心的变化。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在描述刘公的政绩时,使用排比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饱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良吏刘谦山的深深敬仰和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宽大:象征着仁爱与包容,表现出良好的治理。
- 清泉:象征着清廉与正直,反映出政治的纯洁性。
- 剑与盾:象征战争与防御,体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春风:象征温暖与和谐,表现出对民生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刘谦山在任期间的哪种品质受到赞扬?
- A. 狭隘
- B. 仁爱
- C. 贪婪
- D. 暴虐
-
诗人对刘谦山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 A. 外交能力
- B. 对士人的接见
- C. 对民众的关心和治理
- D. 个人财富的积累
-
诗中提到的“债台高筑”是指什么?
- A. 个人债务
- B. 国家财政危机
- C. 政府贪污
- D. 社会负担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赠友人》——王维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送刘谦山邑尊去任》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思索,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感受与思乡之情,而钱荣国则着重于政治理想与社会现状的反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关注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