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沼融融泮尽澌,暖烟笼瓦碧参差。
人情共恨春犹浅,不问寒梅有几枝。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春光里,曲折的小湖面融化了冰雪,轻烟笼罩着青瓦屋顶,显得斑驳错落。人们都感慨春天来得太晚,却不去关心寒梅还剩几枝。
注释:
- 曲沼:指的是形状曲折的小湖。
- 融融:形容水面温暖融化的状态。
- 泮尽澌:泮是水的意思,澌是水流的意思,这里指湖水完全融化,水流也安静下来。
- 暖烟:指春天温暖的烟雾。
- 瓦碧:青色的瓦片。
- 参差:形容屋顶高低不平。
- 人情共恨:人们共同感到遗憾。
- 春犹浅:春天还很浅薄。
- 寒梅:在寒冷的季节里开的梅花。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春天的迟到与人们的期待,寒梅象征着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坚韧,与春天的温暖形成对比,暗示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寒冷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倡导“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其诗词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以深刻的社会观察为基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来的感慨,同时借用寒梅的意象,讽刺了人们对温暖的渴望与自然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期盼与失望。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即席》是一首描绘春天迟来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开篇的“小湖融化”展现了春的初现,和谐而温暖的画面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随着暖烟缭绕的青瓦屋顶,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还隐含了对春天短暂而脆弱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人情的渴望与失落,诗人以“人情共恨”描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春天的到来似乎仍然显得“犹浅”,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不问寒梅有几枝”,则是诗人对梅花的冷漠,冷静地看待生命中的坚韧与坚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春的温暖与寒梅的坚韧相对照,揭示出生命中常常存在的希望与失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沼融融泮尽澌:描绘了春水的融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暖烟笼瓦碧参差:温暖的烟雾笼罩着青瓦,形成美丽的景象。
- 人情共恨春犹浅: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失望。
- 不问寒梅有几枝:冷漠地看待寒梅,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水融化比作生命的希望。
- 对比:春天的温暖与寒梅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情感的深度。
- 拟人:用“人情”来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期待的美好,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沼:象征柔和与温暖,寓意春天的希望。
- 寒梅:象征坚韧与孤独,表现出生命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王安石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坚韧与孤独
- C. 美好与温暖
-
“人情共恨春犹浅”中“共恨”的意思是:
- A. 同情
- B. 共同感到遗憾
- C. 高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即席》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但王安石更注重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而杜甫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