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故居
——王安石
泝伐开新屋,扶舆绕故园。
事遗心独寄,路翳目空存。
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
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
白话文翻译:
回到故乡,看到新房子在林间拔地而起,
车子绕过旧居,心中仍寄托着过去的情感。
荒野的果实在寂静的森林中冷冷地生长,
午后的阳光温暖着那野花,
但我怎么能忘记旧时的地方,
想在这里过夜却又对桑树下的门感到羞愧。
注释:
字词注释:
- 泝伐:逆流而上,砍伐树木。这里指的是为了建新房而砍伐。
- 扶舆:抬轿子,古代的交通工具。
- 事遗:事情遗留,指过去的事情。
- 目空存:眼前的路被遮挡,视野空旷。
- 蛮花:野生花朵,通常指生长在山野的花。
- 午簟:午时的凉席,指在夏日的午后。
典故解析:
- 桑门:桑树下的门,象征着故乡的生活和记忆。桑树在古代农业社会中有着重要地位,常常与家乡的温暖、亲情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荆公,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变法派”的领袖,他主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王安石的诗歌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过故居》作于诗人晚年,回归故乡时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此时的王安石经历了政坛风波,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不舍。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过故居》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新屋的建设与故园的景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开头两句“泝伐开新屋,扶舆绕故园”,展示了诗人回乡时的情景,既有对新生活的感慨,也透露出对旧居的深切怀念。随着景物的描写,诗人心中那份对过往的寄情愈发明显。接下来的两句“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故乡的宁静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温暖与孤独。
最后两句“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感情。虽然故乡的景色依旧,但人事已非,诗人对旧居的依恋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旧日情怀的难以释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泝伐开新屋:通过砍伐树木建造新屋,暗示着故乡的变化与发展。
- 扶舆绕故园:乘车游览故园,体现出一种回归与探索的情感。
- 事遗心独寄:对往事的怀念,心中寄托着对过去的思念。
- 路翳目空存:路途的遮挡使得视野显得空旷,象征着对未来的不确定。
- 野果寒林寂:描绘了自然的冷清,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蛮花午簟温:野花在午后的阳光中显得温暖,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感觉。
- 难忘旧时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强调了对过去的留恋。
- 欲宿愧桑门:想在故居过夜,却因种种原因感到羞愧,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桑门”、“蛮花”等意象传达情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人对家乡、旧事的情感牵绊,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屋:象征着新的生活与希望,但也提醒着变化。
- 故园:代表着过去的记忆与情感寄托。
- 野果:象征自然的淳朴与孤寂。
- 蛮花:传达了自然之美,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过故居》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桑门”主要象征什么?
A. 新生活
B. 旧时光与怀念
C. 旅行的路途 -
“泝伐开新屋”中的“泝伐”是什么意思?
A. 砍伐树木
B. 建造房屋
C. 旅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过故居》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前者侧重于对故园的怀旧,后者则更直接地表达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两者在情感上相通,但在表达方式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安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