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声》
时间: 2025-01-24 13:1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院飞来,巧啭如簧,初闻可怜。正金经学诵,生成柔软,珠歌教唱,分外清圆。花下泠泠,帘中呖呖,小玉频呼密意传。吟郎句,惯临流对月,韵更悠然。道将双字联翩。比相见春风一笑嫣。记靧桃幽思,咒馀茸舌,折杨离恨,噎在香咽。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送吹兰到耳边。关情甚,听莺雏燕乳,仍是笄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暖的春天场景,隔着院子传来的鸟鸣声如同乐器的演奏,首次听来令人怜惜。正当朗朗书声中,声音柔和动人,仿佛在传授歌唱的技巧,格外清脆圆润。花下的声音清脆悦耳,窗帘间传来细语,小玉频频呼唤,传递着心中的密意。吟咏的诗句,习惯于在流水旁对月吟唱,韵律更加悠然自得。说到那双字的联句,宛如春风相见时的一笑嫣然。想起靧桃的幽思,念及那余韵缠绵,折杨时的离愁,喉间噎着香甜。细细的言语欢快浓郁,娇啼似梦般轻浅,时而送来兰花的清香到耳边。情意浓厚,听着黄莺和雏燕的鸣叫,依然是年轻的模样。
注释:
- 巧啭如簧: 鸟儿的鸣叫声如同乐器的演奏,形容声音动听。
- 金经学: 指经典的学习与诵读。
- 温柔: 这里形容声音的柔和与动人。
- 双字联翩: 形容诗句的对仗工整。
- 靧桃幽思: 靧桃的花色和其所引发的思绪,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关情甚: 表达对情感的深切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约1630-约1710),字凤翔,号月山,清代诗人,生于明末,逝于清初。厉鹗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与对诗词的精湛技艺而著称,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创作常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鸟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诗中蕴含着对青春与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声》是一首充满春意与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以清新的意象和悠然的韵律,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生动的春天场景。诗中通过鸟鸣、花香、书声等元素,营造出一个温馨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细腻的描写中,既有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深思,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中的意象如“花下泠泠”、“帘中呖呖”,将自然的声音和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画面。尤其是“关情甚,听莺雏燕乳,仍是笄年”,不仅传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也反映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细腻和深刻,使整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院飞来,巧啭如簧: 形容鸟儿的鸣叫悠扬动听,隔着院子传来,给人一种美妙的感受。
- 正金经学诵,生成柔软: 在学习经典时,声音如同丝绸般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珠歌教唱,分外清圆: 比喻歌声如珠般清脆而圆润,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美好。
- 花下泠泠,帘中呖呖: 自然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 吟郎句,惯临流对月: 诗人习惯于在流水旁对着月光吟咏,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巧啭如簧”将鸟鸣与乐器音色联系,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 通过花草和鸟儿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细语欢浓,娇啼梦浅”,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鸟鸣的描绘,传达了对青春、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它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珍惜,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鸣: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花: 代表美好与青春,给予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 兰花: 常象征高洁的品德与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巧啭如簧”是指什么?
- A. 鸟鸣
- B. 人声
- C. 风声
- D. 水声
-
“关情甚,听莺雏燕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友谊的珍视
- D. 对离别的伤感
答案:
- A. 鸟鸣
- A. 对青春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与怀念。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厉鹗《沁园春 声》 vs 李清照《如梦令》: 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而后者则更多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