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壬寅元日儿辈春游既罢为述盛况欣然命笔》
时间: 2025-01-27 03:34: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 壬寅元日儿辈春游既罢为述盛况欣然命笔
作者: 邓桐芬
东风才送暖,渐纵横倚陌,黄鹂初啭。
银塘翠痕展,正鱼翻轻浪,縠纹吹遍。
歌声近远,迓春光桃符乍换。
任枝头香动严城,尽眼万花零落。
欣见,迎年吉语,压岁辛盘,冶春游伴。
红亭翠馆,浑未识,定巢燕。
只斜阳影里,参差楼阁,掩映飞桥隔岸。
最堪期灯火元宵,夜长月满。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刚刚送来暖意,渐渐地,我倚靠在道路旁,看见黄鹂鸟初次啼叫。
银色的水面上,翠绿的波纹展开,鱼儿在轻轻翻腾,水面上的细纹随风飘荡。
歌声在远近之间回荡,迎接春光,桃符换上了新样。
任凭枝头的芬芳传递到这严酷的城市,眼前的万花也都纷纷凋零。
欣喜地看到,迎接新年的吉祥话,压岁钱的盘子,伴着春游的欢快。
在红色的亭子和翠绿的馆舍中,似乎还未曾相识,燕子们已经开始筑巢。
斜阳的影子里,楼阁错落有致,掩映在飞桥与对岸之间。
最令人期待的,是元宵的灯火,夜长月满,景色迷人。
注释
- 东风:春天和煦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黄鹂:一种鸟,常常在春天鸣叫,象征活力与生机。
- 银塘:形容如银色般的水面。
- 縠纹:水面轻波荡漾的样子。
- 桃符:春联,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迎接新春。
- 压岁钱:春节时长辈给晚辈的红包,象征祝福与吉祥。
-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象征团圆和喜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桐芬,近代著名的女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与生活场景,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壬寅年元日,描绘了春游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欢乐的春游场景,开篇以“东风才送暖”揭示春天的到来,紧接着描写了黄鹂初鸣的生动画面,活泼而富有生命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春日活动相结合,银塘的波纹、翻腾的鱼儿,以及迎春的歌声都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诗中的“欣见”一词,传达出诗人对新年吉祥话与春游的喜悦,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描绘元宵夜的灯火与月亮,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梦幻的氛围,表达了对团圆和欢乐的期待。整体上,诗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生活的美好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风才送暖:春风刚刚送来温暖,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 渐纵横倚陌,黄鹂初啭:描述诗人倚靠在路旁,听到黄鹂鸟首次鸣叫,生动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银塘翠痕展,正鱼翻轻浪:描绘水面如银色般平静,波纹轻轻荡漾,鱼儿翻动,呈现出春水的活力。
- 歌声近远,迓春光桃符乍换:歌声在远近之间回响,迎接春光,桃符换上新样,体现节日的气氛。
- 任枝头香动严城:让花香飘散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表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 欣见,迎年吉语,压岁辛盘:欣喜地看到迎接新年的吉祥话,象征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 红亭翠馆,浑未识,定巢燕:描述红色亭子和绿馆,似乎还未曾相识,燕子已经开始筑巢,表明春天的繁忙与生机。
- 只斜阳影里,参差楼阁:描绘斜阳下楼阁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景象。
- 最堪期灯火元宵,夜长月满:期待元宵夜的灯火与满月,表现出团圆和欢乐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塘”比喻水面,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如“歌声近远”,使声音具有了情感。
- 对仗:如“红亭翠馆”,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欢庆活动,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鸟:黄鹂鸟象征着春的来临与生命的活力。
- 水:银塘象征着春水的温柔与生机。
- 花:万花零落,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灯火:元宵的灯火象征着团圆与喜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B -
“银塘翠痕展”中的“银塘”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江河
B. 银色的水面
C. 银色的沙滩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压岁辛盘”有什么含义? A. 旧岁结束
B. 新年祝福与红包
C. 春游的食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元日》:王安石的《元日》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与邓桐芬的作品在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诗词史》
- 《邓桐芬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