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其一 次韵答弟寿六十》

时间: 2025-01-27 03:16:42

寂寞东皋业。

又花发山城,春寒水国。

冒雨冲烟出。

看望里青芜,剪齐一律。

窗南砚北。

尽佳句、归来新得。

祗愁闻暗树,深篁蜀鸟,声声啼血。

鬓色。

丝丝催换,老我何辞,碎尘踪迹。

故园灯火,惆怅昔年今夕。

甚长安旧梦,鬼神莫问,宣室几曾前席。

且栖迟衡宇,料量烧田时节。

意思解释

瑞鹤仙 其一 次韵答弟寿六十

作者: 魏元旷 〔当代〕

原文展示:

寂寞东皋业。又花发山城,春寒水国。
冒雨冲烟出。看望里青芜,剪齐一律。
窗南砚北。尽佳句归来新得。
祗愁闻暗树,深篁蜀鸟,声声啼血。
鬓色。丝丝催换,老我何辞,碎尘踪迹。
故园灯火,惆怅昔年今夕。
甚长安旧梦,鬼神莫问,宣室几曾前席。
且栖迟衡宇,料量烧田时节。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寞的东边高岗上,又是花开满山的季节,春寒笼罩着水乡。
我冒着雨冲破烟雾走出门外,在望眼欲穿的地方,青翠的草木整齐如一。
窗南和砚北,所有的好句子都回来了,新的诗句接踵而至。
我只怕在幽暗的树影下,深林中的蜀鸟,声声啼啭如泣血。
我的鬓发已经花白,丝丝的岁月催我换发,老了我还有什么可以辞去的?
故乡的灯火辉煌,让我惆怅昔日与今夕的对比。
长安的旧梦难寻,鬼神无从问起,宣室里几曾摆下过席。
不如暂时栖息在这衡宇之中,想想烧田的时节。

注释:

  • 东皋: 指东边的高岗。
  • 春寒水国: 形容春天时节寒冷的水乡。
  • 蜀鸟: 指的是四川的鸟,象征哀怨。
  • 鬓色: 指鬓发的颜色,暗指衰老。
  • 宣室: 传说中神仙的居所,象征理想的归宿。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长安旧梦”与“鬼神莫问”反映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元旷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通过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元旷的弟弟六十寿辰之际,表达了对家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对生命流逝的感伤。开头的“寂寞东皋业”便揭示了作者的孤独,接着通过“又花发山城”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冒雨冲烟出”、“青芜”、“深篁蜀鸟”,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自然氛围,还赋予了诗歌情感的深度。

在情感上,作者通过对鬓发渐白的叹息,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故乡的灯火勾起了对往昔的怀念,而“甚长安旧梦”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失落。诗末的“且栖迟衡宇”表达了对现实的接受与安然,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寞东皋业: 表达作者在孤独的环境中,内心的孤寂。
  2. 又花发山城,春寒水国: 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3. 冒雨冲烟出: 形象地描绘出冒雨出门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勇于面对困难。
  4. 看望里青芜,剪齐一律: 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现对春天的热爱。
  5. 窗南砚北: 诗句的对仗工整,体现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6. 尽佳句归来新得: 表达对新诗句的渴望和热情。
  7. 祗愁闻暗树: 愁苦之情因暗树而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
  8. 鬓色: 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9. 故园灯火: 思念故乡,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10. 且栖迟衡宇: 表达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接受现实。

修辞手法:

  • 对仗: 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 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 比喻: 通过“鬓色”比喻衰老,增强感情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美好的珍视,展现了一种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 东皋: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青芜: 象征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蜀鸟: 象征哀怨与失落的情感。
  • 灯火: 象征故乡的温暖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寂寞东皋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激动
    • D.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蜀鸟”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哀怨
    • C. 快乐
    • D. 友谊

答案:

  1. B. 孤独
  2. B. 哀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的“故园灯火”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春晓》: 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本诗的自然意象相呼应,展现出对生命的热爱。

参考资料:

  • 《魏元旷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当代诗人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