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时间: 2025-01-11 07:58:45

稽山鉴水无寒暑。

荷香莲露相倾注。

堂拟揖樵风。

山围晚照红。

桃根随秀叶。

玉尘频招客。

客况不言蓬。

回船逸兴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 曹勋 〔宋代〕
稽山鉴水无寒暑。
荷香莲露相倾注。
堂拟揖樵风。
山围晚照红。
桃根随秀叶。
玉尘频招客。
客况不言蓬。
回船逸兴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山水场景。稽山和水面上没有寒冷和酷暑的感觉,荷花的香气和莲花的露水交融在一起。堂前准备迎接樵夫的微风,山峦在傍晚的阳光照耀下显得红光映照。桃树的根随著秀美的叶子生长,洁白的尘埃频频招引客人。与客人相处,我们不谈蓬蒿(即生活的艰辛),只是在船上共享这逸兴的情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稽山:指的是高山,象征稳重与安宁。
  • 鉴水:清澈的水面,寓意宁静。
  • 荷香:荷花的香气,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秀叶:新鲜的叶子,象征生机勃勃。
  • 玉尘:洁白的尘埃,象征高洁的境界。
  • 蓬:指的是蓬蒿,象征生活的艰辛。

典故解析: 该诗通过荷花、桃树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荷花是高洁的象征,而桃树则常与春天、生命力相联系,代表着希望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著名词人,生活在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美。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诗人可能在稽山之畔,感受到周围景色的美丽与宁静,借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菩萨蛮》以其优雅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展现出一种闲适而恬淡的生活情趣。词中通过描绘山水风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便以“稽山鉴水无寒暑”引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温润与和谐,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感觉。接下来的“荷香莲露”则通过嗅觉与视觉双重感官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所传达的宁静与美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客人,体现了与友人共度闲暇时光的欢乐。“玉尘频招客”暗示着美好的人际关系与交流,而“客况不言蓬”则表现了对生活艰辛的淡然态度,突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从容。

整体来看,曹勋借助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创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诗中流露出的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稽山鉴水无寒暑”:描绘了高山和水面四季如春的美好环境。
  • “荷香莲露相倾注”:荷花的香气与莲花的露水相互交融,生动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堂拟揖樵风”:在堂前迎接樵夫的微风,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 “山围晚照红”: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桃根随秀叶”:桃树的根与新叶共同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
  • “玉尘频招客”:洁白的尘埃吸引着客人,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谊。
  • “客况不言蓬”:与客人相处时不提及生活的艰辛,展现出洒脱的生活态度。
  • “回船逸兴同”:在船上共度闲适时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荷香莲露”比喻自然之美。
  • 拟人:将大自然拟人化,使其充满生机。
  • 对仗:如“桃根随秀叶”和“玉尘频招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稽山:象征稳重、安宁的自然环境。
  • 荷香:自然的美好与高洁。
  • 桃根: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
  • 玉尘:高洁与纯净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菩萨蛮》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曹勋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荷香莲露”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然的美好
    C. 人际关系
    D. 诗人的情感

  3. 诗中“客况不言蓬”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忧愁
    B. 幸福
    C. 洒脱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曹勋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自然美,但曹勋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李清照则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情感的细腻。两首词在主题和意象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各自时代的文化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唐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