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石擣流黄》

时间: 2025-01-11 05:39:38

秋风清,秋月明,征人思妇难为情。

难为情,蟋蟀远壁鸣寒声,霜砧皓腕愁不胜。

愁不胜,愁不可剪衣可成,梦君先到黄龙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石擣流黄
作者:曹勋

秋风清,秋月明,
征人思妇难为情。
难为情,蟋蟀远壁鸣寒声,
霜砧皓腕愁不胜。
愁不胜,愁不可剪衣可成,
梦君先到黄龙庭。

白话文翻译

秋风清爽,秋月明亮,
远行的征人和思念的妻子都感到难以承受的情感。
这种难为情,像是远处壁边的蟋蟀发出寒冷的鸣叫,
而霜打的砧板上,白皙的手腕愁苦得无法承受。
这种愁苦无法用剪刀裁剪,却可以编织成衣,
我在梦中希望你能先到黄龙庭。

注释

  • 锦石:指美丽的石头,这里可能用作比喻。
  • 流黄:流动的黄色,可能指秋天的色彩,或是黄昏的光景。
  • 征人:远行的人,通常指征战的士兵。
  • 思妇:思念丈夫的妇女。
  • 蟋蟀:一种昆虫,常在秋天鸣叫,象征孤独与思念。
  • 霜砧:指被霜打的砧板,象征着寒冷和愁苦。
  • 黄龙庭: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情感,尤其擅长抒发思乡、思妇的情感。

创作背景

《锦石擣流黄》创作于秋季,正值丰收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远离家乡的征人和思念的妻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征战和离别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锦石擣流黄》是一首细腻动人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首联“秋风清,秋月明”开篇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秋天的清新与明亮,仿佛让人感受到凉爽的秋风和明亮的月光。接下来的“征人思妇难为情”则急转直下,展现了因离别而产生的苦楚与情感的纠结。诗中通过蟋蟀的鸣叫和霜砧的意象,深化了思妇的愁苦。蟋蟀的鸣叫象征着孤寂和思念,而霜砧则带来了一种寒冷和无奈的感觉,显示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的敏感与深刻洞察。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们在秋天时节的思乡情怀与离愁别绪。最后一句“梦君先到黄龙庭”则表达了对重聚的美好期待,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形成了情感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清,秋月明:描绘了清爽的秋风和明亮的秋月,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天场景。
  2. 征人思妇难为情:表达了远行的征人与思念的妻子之间的情感纠葛,难以言表的情感使他们倍感苦恼。
  3. 蟋蟀远壁鸣寒声:蟋蟀在远处的鸣叫声,增添了秋夜的寒意,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4. 霜砧皓腕愁不胜:霜打的砧板与白皙的手腕相结合,表明了愁苦的深重,难以承受。
  5. 愁不可剪衣可成:愁苦无法用剪刀裁剪掉,但却可以编织成衣,暗示将愁苦化为希望。
  6. 梦君先到黄龙庭:在梦中希望心爱的人能够先到达理想的归宿,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砧”比喻愁苦的感觉,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秋风清,秋月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人间的情感,表达了对思念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敏感与细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清爽与孤独,代表着思乡情怀。
  • 秋月:象征着明亮与希望,代表着心灵的寄托。
  • 蟋蟀:象征孤独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霜砧:象征愁苦与寒冷,传达了情感的沉重。
  • 黄龙庭:象征美好的归宿与团聚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蟋蟀远壁鸣寒声”中的“蟋蟀”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思念
    C) 寂寞
    D) 快乐

  2. 填空题:诗中“秋风清,秋月明”的意象表达了____的秋天。

  3. 判断题:诗中“梦君先到黄龙庭”的“黄龙庭”是指一个现实存在的地方。 (对/错)

答案

  1. C) 寂寞
  2. 清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主题相近。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月夜忆舍弟》 vs 《锦石擣流黄》
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念与离愁,但《月夜忆舍弟》更强调兄弟情,而《锦石擣流黄》则更侧重于夫妻之间的情感。前者通过月光渲染思乡,后者则通过秋风与蟋蟀的鸣叫深化愁苦。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揭示了不同层面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了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