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征人分别诗》

时间: 2025-01-26 04:19:12

凄凄日暮时。

亲宾俱竚立。

征人拔敛起。

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

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

谁论裹尸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凄日暮时。亲宾俱竚立。征人拔敛起。儿女牵衣泣。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白话文翻译:

在日暮时分,气氛凄凉。亲朋好友都站立着等待。征人即将出发,儿女们拉着他的衣服哭泣。骑兵从萧关出发,追兵赶往马邑。征人决心勇往直前,不再考虑生死。

注释:

  • 凄凄:形容气氛凄凉。
  • 日暮时:傍晚时分。
  • 亲宾:亲朋好友。
  • 俱竚立:都站立着等待。
  • 征人:即将出征的士兵。
  • 拔敛起: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 牵衣泣:拉着衣服哭泣,表示不舍。
  • 候骑:骑兵。
  • 萧关:地名,古代边关。
  • 追兵:追赶的军队。
  • 马邑:地名,古代战场。
  • 横行去: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 裹尸入:战死沙场,尸体被包裹带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征人出征时的情景,反映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和征人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凄凉气氛和亲人的不舍,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破坏和征人的无奈。诗中的“儿女牵衣泣”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对父亲的依恋和不舍,而“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则展现了征人面对生死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战争题材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凄日暮时”: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日暮时分,万物归寂,象征着征人即将面临的未知和危险。
  • “亲宾俱竚立”:亲朋好友都站立着等待,表现出他们对征人的关心和不舍。
  • “征人拔敛起”:征人整理行装,准备出发,这一动作象征着征人即将踏上征程。
  • “儿女牵衣泣”:孩子们拉着征人的衣服哭泣,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对父亲的依恋和不舍。
  • “候骑出萧关”:骑兵从萧关出发,预示着战争的开始。
  • “追兵赴马邑”:追兵赶往马邑,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紧迫性。
  • “且当横行去”:征人决心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征人的勇气和决心。
  • “谁论裹尸入”:不再考虑生死,这一句强调了征人面对生死的豁达和无畏。

修辞手法:

  • 拟人:“凄凄日暮时”中的“凄凄”赋予了日暮时分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亲宾俱竚立”与“征人拔敛起”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儿女牵衣泣”中的“牵衣”比喻孩子们对父亲的依恋,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征人出征时的情景,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破坏和征人的决心。诗中既有亲人的不舍和孩子们的依恋,也有征人的勇气和决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暮时:象征着征人即将面临的未知和危险。
  • 亲宾:象征着对征人的关心和不舍。
  • 征人:象征着即将踏上征程的士兵。
  • 儿女:象征着对父亲的依恋和不舍。
  • 萧关:象征着战争的开始。
  • 马邑:象征着战争的紧迫性。
  • 横行去:象征着征人的勇气和决心。
  • 裹尸入:象征着征人面对生死的豁达和无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凄凄日暮时”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A. 欢乐的 B. 凄凉的 C. 平静的 D. 热闹的 答案:B

  2. “儿女牵衣泣”表现了什么? A. 孩子们的欢乐 B. 孩子们的依恋 C. 孩子们的愤怒 D. 孩子们的平静 答案:B

  3.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表达了征人的什么态度? A. 恐惧 B. 犹豫 C. 勇气 D. 绝望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征人出征的情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的无奈。
  • 杜甫的《兵车行》:通过描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何逊的《见征人分别诗》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描绘了征人出征的情景,但何逊的诗更注重表现亲人的不舍和征人的决心,而王昌龄的诗则更注重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何逊的《见征人分别诗》及其他优秀古代诗歌。
  • 《中国古代战争诗研究》:详细分析了古代战争诗的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