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哲夫与其夫人张倾城合绘梅聘海棠图见贻,填此为谢》

时间: 2025-02-04 15:40:09

一幅艳容光。

活色生香。

胭脂队里铁心肠。

我自爱花花不语,谁与商量。

厚贶故心将。

此意难忘。

寄侬绢素壁间张。

一种闲愁消不得,来对红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花声 哲夫与其夫人张倾城合绘梅聘海棠图见贻,填此为谢》

一幅艳容光。活色生香。胭脂队里铁心肠。我自爱花花不语,谁与商量。厚贶故心将。此意难忘。寄侬绢素壁间张。一种闲愁消不得,来对红妆。

白话文翻译

一幅花的艳丽容光,色彩鲜艳,生机勃勃。在那胭脂满面的队伍中,只有我心如铁石。我只爱那些花,却不与人言语,谁来与我商量?那厚重的馈赠,承载着我的心意,这份情感难以忘怀。我把心意寄托在绢素壁上,只为让你看到。一种闲愁是无法消散的,只能与这红妆对峙。

注释

  • 艳容光:形容花的美丽和光彩。
  • 活色生香:形容花色鲜艳,香气扑鼻。
  • 胭脂队:指用胭脂打扮的女子,形容周围的女子们都很美丽。
  • 铁心肠:形容内心坚定,不为外物所动。
  • 厚贶:指丰厚的赠礼。
  • 绢素壁:用绢和素布装饰的墙壁,意指寄托情感的地方。
  • 红妆:指美丽的装扮,通常指女子的妆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以词作见长,风格独特,常描绘花鸟、自然之美,表现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旭与其夫人张倾城共同创作梅花与海棠的图画之际,作为对图画的谢礼,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卖花声》在意象上极为细腻,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花卉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和无言的情感。开头的“一幅艳容光”便带出鲜花的光彩,随即“活色生香”进一步渲染出那种色彩与芬芳的双重魅力。诗人在这花的世界中,似乎感到了一种孤独,尽管周围是“胭脂队”的美丽女子,但他的内心却是“铁心肠”,不愿随波逐流。

诗的中段提到“我自爱花花不语”,表达了诗人对花卉的深厚情感,似乎与花建立了一种默契的交流,反映出他宁愿与花对话,也不愿与人交谈的内心状态。从“厚贶故心将”可以看出,诗人对赠与的情感是沉重而深刻的,正如他对花的爱慕。这种情感的寄托通过“绢素壁间张”得以体现,增添了一层诗意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一种闲愁消不得,来对红妆”更是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一方面是对美的追求与欣赏,另一方面则是对孤独的无奈与感伤。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幅艳容光: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2. 活色生香:强调花的鲜艳和芳香。
  3. 胭脂队里铁心肠:虽在美丽的环境中,内心却保持着坚定。
  4. 我自爱花花不语,谁与商量:表达对花的深情,但不与人分享。
  5. 厚贶故心将:赠礼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6. 此意难忘:难以忘怀的情感。
  7. 寄侬绢素壁间张:将情感寄托于壁画。
  8. 一种闲愁消不得,来对红妆:无奈的愁苦与美丽的对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心灵的寄托,表达情感。
  • 拟人:赋予花以情感,显示人对自然的深刻联系。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加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心灵寄托的思考。通过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与纯洁,代表自然中的美好事物。
  • 红妆:象征女性的美丽,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生活的美好状态。
  • 绢素:象征着细腻与柔情,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活色生香”主要指什么?

    • A. 花的颜色和香气
    • B. 人的妆容
    • C. 诗人的心情
  2. “我自爱花花不语”表达了诗人对花的什么态度?

    • A. 喜爱
    • B. 漠视
    • C. 恨意
  3. “厚贶故心将”中“贶”的意思是?

    • A. 赠与
    • B. 收入
    • C. 交换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2.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高旭的《卖花声》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到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都有对自然美的深刻描绘,但高旭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而张若虚则更倾向于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高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