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玳席华筵》

时间: 2025-01-24 18:12:13

玳席华筵,嘉宾环集三千履。

兰膏芬芷。

一簇红莲里。

花覆玉郎,苒苒青衫媺。

咸倾企。

小登科第。

有底新桃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玳席华筵 廖行之 〔宋代〕

玳席华筵,嘉宾环集三千履。兰膏芬芷。一簇红莲里。花覆玉郎,苒苒青衫媺。咸倾企。小登科第。有底新桃李。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宴席上,嘉宾们环绕而坐,如同三千双鞋子聚集在一起。兰花的香气和芬芳的芷草,在一簇红莲花中显得格外鲜明。花朵覆盖着英俊的青年,他穿着柔软的青衫,显得温文尔雅。大家都对他充满敬仰。他刚刚通过了科举考试,就像新开的桃李花一样引人注目。

注释

  • 玳席华筵:指华丽的宴席。
  • 嘉宾环集三千履:形容嘉宾众多,如同三千双鞋子聚集。
  • 兰膏芬芷:兰花的香气和芬芳的芷草。
  • 一簇红莲里:指在红莲花丛中。
  • 花覆玉郎:花朵覆盖着英俊的青年。
  • 苒苒青衫媺:柔软的青衫,形容青年温文尔雅。
  • 咸倾企:大家都对他充满敬仰。
  • 小登科第:指刚刚通过了科举考试。
  • 有底新桃李:比喻新进的才子,如同新开的桃李花一样引人注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约1137-1189),字公远,号梅溪,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宴会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嘉宾的风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庆祝科举考试成功的宴会上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嘉宾的风采,表达了对新科进士的祝贺和对美好时光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华丽的宴会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嘉宾的风采。诗中“玳席华筵”和“嘉宾环集三千履”描绘了宴会的盛况,而“兰膏芬芷”和“一簇红莲里”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后两句“花覆玉郎,苒苒青衫媺”和“咸倾企。小登科第。有底新桃李”则通过对青年才俊的描绘,表达了对新科进士的祝贺和对美好时光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才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玳席华筵:开篇即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宴会场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 嘉宾环集三千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嘉宾众多,宴会热闹非凡。
  3. 兰膏芬芷:用自然景物来增添诗意的美感,兰花的香气和芬芳的芷草。
  4. 一簇红莲里: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5. 花覆玉郎:描绘了一个英俊的青年,花朵覆盖着他,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6. 苒苒青衫媺:形容青年穿着柔软的青衫,温文尔雅。
  7. 咸倾企:表达了对青年的敬仰和赞美。
  8. 小登科第:指青年刚刚通过了科举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成就。
  9. 有底新桃李:用比喻的手法,将新科进士比作新开的桃李花,引人注目。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嘉宾环集三千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嘉宾众多。
  • 比喻:如“有底新桃李”,将新科进士比作新开的桃李花。
  • 拟人:如“花覆玉郎”,将花朵拟人化,覆盖着英俊的青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华丽宴会和青年才俊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才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嘉宾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对新科进士的祝贺和对美好时光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玳席华筵:华丽的宴会场景。
  • 嘉宾环集三千履:嘉宾众多,宴会热闹。
  • 兰膏芬芷:兰花的香气和芬芳的芷草,增添诗意的美感。
  • 一簇红莲里:红莲花丛,营造诗意的氛围。
  • 花覆玉郎:英俊的青年,花朵覆盖着他,增添浪漫气息。
  • 苒苒青衫媺:柔软的青衫,形容青年温文尔雅。
  • 小登科第:新科进士,重要的成就。
  • 有底新桃李:新开的桃李花,比喻新科进士引人注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嘉宾环集三千履”形容的是什么? A. 嘉宾众多 B. 宴会热闹 C. 鞋子很多 D. 宴会华丽

  2. 诗中“花覆玉郎”描绘的是什么? A. 英俊的青年 B. 花朵很多 C. 宴会场景 D. 自然景物

  3. 诗中“小登科第”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 B. 宴会 C. 青年才俊 D. 自然景物

  4. 诗中“有底新桃李”比喻的是什么? A. 新科进士 B. 宴会 C. 青年才俊 D. 自然景物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猎场的盛况和猎人的风采,与本诗的宴会场景有相似之处。
  • 杜甫《饮中八仙歌》:通过对八位仙人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嘉宾的风采。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本诗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热闹的场景,但前者更侧重于猎场的盛况,后者则侧重于宴会的华丽和嘉宾的风采。
  • 杜甫《饮中八仙歌》与本诗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宴会的热闹,但前者更侧重于仙人的描绘,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青年才俊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