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国谣·双脸》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白话文翻译:
双脸的女子,像小凤凰一样,金色的绸缎在阳光下闪烁。她的舞衣在微风中显得无力,仿佛被秋天的藕丝染上了颜色。锦绣的帐子斜斜地掩盖着,清晨的露珠在竹席上闪烁。她的脸上有如粉色心形的花瓣,眉宇间如青山般的两点黛眉。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脸:意指女子的面容,形容其美丽的双面。
- 小凤:形容女子轻盈美丽,像小凤凰一样。
- 战蓖金:指的是金色的绸缎,形容衣服华丽。
- 舞衣无力风敛:形容她的舞姿在风中显得无力,似乎无法尽情展现。
- 藕丝秋色染:藕丝指的是莲藕的纤维,秋色则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成熟的美。
- 锦帐绣帷:指的是华丽的帐篷和帷幕,用以衬托环境的优雅。
- 露珠清晓簟:描绘清晨的竹席上沾满露珠的清新景象。
- 粉心黄蕊花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花瓣般娇嫩,妆容精致。
- 黛眉山两点:形容女子的眉毛如青山般秀美。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经典典故,但用词和意象如“凤”、“锦帐”等都蕴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美的追求与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美人、风景,风格清丽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归国谣·双脸》写于温庭筠晚年时期,他在政治上多有失意,常寄情于山水与红颜,透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寄托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归国谣·双脸》是一首典雅的词作,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绝世佳人的形象。整首词以“双脸”开头,便引人注目,双脸既可理解为女子美丽的面容,也可能象征着她的情感深邃与复杂。接下来的描绘如“舞衣无力风敛”,不仅展示了女子的柔弱,也透出一种无法尽情表现的无奈。
“藕丝秋色染”中的“秋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感伤。而“锦帐绣帷斜掩”则通过华丽的环境映衬出女子的尊贵与孤独。最后的“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更是将女子的娇美与秀丽推向了高潮,形象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体现了温庭筠对美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有对美的赞美,还有对生活的反思,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情的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双面的美人如小凤凰般华丽,金色的衣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她的舞衣在风中显得无力,仿佛被秋天的藕丝染上了忧伤的色彩。
-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华丽的帐子斜斜地遮掩着,清晨的露珠在竹席上闪烁。
-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她的脸颊如花瓣般娇嫩,眉毛如青山般秀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小凤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她的美丽。
- 对仗:如“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形成了优美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韵味。
- 拟人:舞衣的“无力”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美的描绘为主线,深刻反映了对美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温庭筠对女性美的细腻观察,以及他在面对人生苦涩时的内心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脸:象征着美的双重性,既有外在的美,也有内在的情感。
- 小凤:代表美丽、高贵,常用来形容女子。
- 藕丝:象征着柔弱与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锦帐、绣帷:象征着华丽的环境,衬托出女子的尊贵。
- 露珠:象征清晨的清新与纯洁,增添了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凤”用来形容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一只鸟
- C. 一朵花
-
“舞衣无力风敛”中的“无力”指的是:
- A. 舞衣太重
- B. 女子无法尽情舞动
- C. 风太大
-
“藕丝秋色染”中“秋色”寓意什么?
- A. 悲伤
- B. 快乐
- C. 春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与温庭筠的《归国谣·双脸》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其表现方式更加直接,情感更加豪放。温庭筠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柔美的意象,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词源》
- 《温庭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