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26 23:34:3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水调歌头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卒岁不知愁。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下最奇妙的地方,碧绿的水面映照着朱红的楼阁。三位高仙已去,白头之年让我无尽怀念他们的风流。跨越大海的晴空,彩虹垂下,极目远望,浩瀚波涛无边无际,落日西去,渔舟归航。岸边的苹草在西风中摇曳,洞庭湖的橘树和柚子也已迎来秋天。记得当年,我携剑寻求封侯的荣华;如今我在长安憔悴,作为客人叹息着留连忘返。回首洪崖的西边,随缘的生活也能渐渐老去,岁月流逝却不知愁苦。想做个了结的计划,谁又羡慕那五湖四海的游荡呢?
注释:
- 绿水照朱楼:指清澈的水面映照着红色的楼阁,表现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 三高仙去:指三位高位的神仙已经离去,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跨海晴虹垂饮:形容跨越海洋,晴空之下彩虹如饮水般垂下。
- 苹末西风起:苹草随西风起舞,寓意季节的变迁。
- 携长剑,觅封侯:形容年轻时抱负远大,想要获得功名利禄。
- 憔悴长安:形容因岁月流逝而感到疲惫和失落。
典故解析:
- 三高仙:可能指的是神话或历史上的高人,代表着理想和追求的境界。
- 洪崖:指的是长江的某一段,常用来代表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创作于作者中年时期,此时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对功名利禄的追逐逐渐转为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中开篇以“天下最奇处”的描绘引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水与朱楼相映成趣,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三高仙去”的感慨,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大海,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与人生的旅途,而“落日去渔舟”则暗示着归家与安宁的渴望。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丝忧伤,尤其是“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意义,提出“谁羡五湖游”的疑问,暗示着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的思考。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引入主题。
- 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表达对过往风流人物的怀念,时间的流逝让人感伤。
- 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可能性。
- 落日去渔舟:隐喻归家的渴望,表现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描绘季节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回忆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
- 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
- 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思考人生的选择与归宿。
- 卒岁不知愁:暗示对于生活的释然。
- 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反问世人是否真的向往那样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水照朱楼”,将水与楼的关系比喻为美的结合。
- 拟人:如“苹末西风起”,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动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在历史长河中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朱楼:代表着繁华与美丽的外在生活。
- 高仙: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 渔舟:暗示归属与安宁。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文化内涵:
诗中意象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水照朱楼”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 A. 雪山
- B. 湖泊
- C. 沙漠
- D. 草原
-
“三高仙去”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怀念
- C. 愤怒
- D. 无奈
-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 A. 急于追求
- B. 释然与思考
- C. 无所畏惧
- D. 迷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袁去华《水调歌头》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袁去华更侧重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苏轼则更强调人生的哲理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唐诗》
以上是《水调歌头》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