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梅)》

时间: 2025-02-04 13:39:11

玉骨冰肌比似谁。

淡妆浅笑总相宜。

一枝清绝照涟漪。

客意无聊花亦老,风烟错莫雨垂垂。

溪边立马断肠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骨冰肌比似谁。
淡妆浅笑总相宜。
一枝清绝照涟漪。
客意无聊花亦老,
风烟错莫雨垂垂。
溪边立马断肠时。

白话文翻译:

这位女子的骨骼如玉,肌肤如冰,难以找到与她相比的人。
她淡淡的妆容和微笑总是恰到好处。
一枝清雅的梅花映照在水面上,清丽无比。
客人在这里心情无聊,连花儿也似乎老去,
风烟交错,雨水缓缓下落。
在溪边,我立马而立,感到无比的伤感。

注释:

  • 玉骨冰肌:形容女子的骨骼如玉,肌肤如冰,极美的外貌。
  • 淡妆浅笑:轻薄的妆容和浅浅的微笑。
  • 清绝:清新绝俗,形容梅花的高洁。
  •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象征着轻柔和宁静。
  • 客意无聊:客人心情无聊,感叹时光流逝。
  • 风烟错:风与烟交错的情景,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断肠:形容心中悲伤,肠子都快断了,极为痛苦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生于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浣溪沙(梅)》写于春冬交替之际,梅花正是这个季节的代表,象征着坚韧与纯洁。此时,诗人正值旅途,心中感慨万千,吟咏梅花,寄托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梅)》以梅花为主题,融入了诗人对美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开篇通过“玉骨冰肌比似谁”,直接将梅花的清丽与女子的美貌相提并论,展示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极高赞赏。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子的淡妆与浅笑,将梅花的清雅与温柔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客意无聊花亦老”,此句透露了诗人的孤独与无聊,仿佛在与梅花对话,花儿也因时光流逝而显得老去。此时,梅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珍惜。

最后,诗以“溪边立马断肠时”收尾,带有一种无奈的悲伤,画面中诗人孤独的身影与梅花的清丽形成鲜明对比,情感深邃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骨冰肌比似谁:通过比喻,指出梅花的美貌无人能及。
  2. 淡妆浅笑总相宜:描绘了梅花的清雅姿态,展现出她的温柔与适宜。
  3. 一枝清绝照涟漪: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水面上反射的美丽,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
  4. 客意无聊花亦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聊,暗示时间的流逝。
  5. 风烟错莫雨垂垂: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6. 溪边立马断肠时:表达了诗人面临美好却又短暂的情感,心中充满了惆怅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花儿似乎有了情感,跟随诗人的心情变化。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韵律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是诗中主要意象。
  • 溪水:代表流逝的时间,映射出人生的无常。
  • 风烟:营造出朦胧的意境,象征内心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骨冰肌”形容的是哪种事物?

    • A. 梅花
    • B. 诗人
    • C. 山水
    • D. 月亮
  2. “客意无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激动
    • D. 愤怒
  3. 诗中描绘的意象主要与哪个季节有关?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A. 梅花
  2. B. 无奈
  3. A.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梅花》

诗词对比:

  • 比较袁去华的梅花诗与李清照的梅花诗,都表现出对梅花的赞美,但袁去华更注重梅花的高洁与孤独,而李清照则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思念,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