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

时间: 2025-01-27 05:35:38

灯前初见。

冰玉玲珑惊眼眩。

艳溢香繁。

绝胜溪边月下看。

铅华尽洗。

只有檀唇红不退。

倾坐精神。

全似当时一个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

灯前初见。冰玉玲珑惊眼眩。艳溢香繁。绝胜溪边月下看。铅华尽洗。只有檀唇红不退。倾坐精神。全似当时一个人。


白话文翻译:

在灯光下第一次见到梅花,冰清玉洁的花瓣让人惊艳眩目。花香四溢,娇艳欲滴,胜过在溪边月光下的观赏。铅华洗尽,唯有那红润的唇色仍旧不退。坐着倾斜的姿态,仿佛当年那个人就回到了眼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初见:第一次见到。
  • 冰玉玲珑:形容梅花洁白如玉,晶莹剔透。
  • 艳溢香繁:花香浓郁,色彩鲜艳。
  • 铅华:指花容的妆饰,这里意指浮华的外表。
  • 檀唇:指红润的嘴唇,象征青春和美丽。
  • 倾坐:倾斜着坐,形态优雅。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溪边月下看”,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常在月下吟诗作对,梅花象征高洁、孤傲,常被文人歌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著名词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词风清丽婉转,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


诗歌鉴赏:

袁去华的《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梅花的清雅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开篇的“灯前初见”,点明了时间和空间的特定性,增添了诗歌的沉浸感。梅花的“冰玉玲珑”犹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令人感到惊艳。接着,诗人将梅花的香气与色彩与月夜下的美景进行对比,突显梅花的独特魅力。

“铅华尽洗”一句,表现了花的纯净与自然之美,去除了外在的装饰,强调了内在的真实之美。最后通过“倾坐精神”的描写,仿佛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优雅的人物形象,唤起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切喜爱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前初见:初见梅花,时间设定在夜晚,营造出一种神秘氛围。
  2. 冰玉玲珑惊眼眩:梅花的美丽让人感到目眩神迷,暗示其非凡的气质。
  3. 艳溢香繁:花香四溢,形容梅花的芬芳与艳丽。
  4. 绝胜溪边月下看:突显梅花的美丽超越了其他景色。
  5. 铅华尽洗:强调梅花的自然之美,不需要任何装饰。
  6. 只有檀唇红不退:表明即使经历时间的流逝,依然保持青春的色彩。
  7. 倾坐精神:描绘出优雅的姿态,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8. 全似当时一个人:将美景与人相结合,表达了对往昔的深情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冰玉,突显其清雅之美。
  • 对仗:如“艳溢香繁”与“铅华尽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倾坐精神”,赋予梅花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常被文人所歌颂。
  • 灯光:象征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暗示时光的流逝。
  • 月夜:代表宁静与思念,常与孤独感联系在一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玉玲珑”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梅花
    • B. 灯光
    • C. 月亮
  2. “铅华尽洗”意在表达什么?

    • A. 梅花的衰败
    • B. 梅花的自然之美
    • C. 梅花的香气
  3. 诗中提到的“倾坐精神”是指?

    • A. 坐姿优雅
    • B. 站立不动
    • C. 跳舞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袁去华的梅花描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月夜意象相对比,袁去华侧重于梅花的自然之美与内心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自然描绘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