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兴贻任文田
清钟动幽兴,日暮薜衣寒。
寂寂入松路,遥遥分翠峦。
白云茅屋润,黄叶野秋乾。
想见高人坐,孤琴时一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黄昏时分,听到清钟声而引发的幽静情趣。天色渐暗,薜荔的衣服感到寒意袭人。寂静的小路通向松林,远处的山峦显得格外深远。白云在茅屋上轻轻润泽,秋天的黄叶在野外显得干燥而孤寂。作者想象着一位高人坐在那儿,偶尔用孤琴弹奏几曲,增添了几分诗意。
注释
- 幽兴:幽静的兴致,指在安静环境下所生发的情趣。
- 薜衣:薜荔,常用作形容植物的茂盛,借以描绘冷清的感觉。
- 寂寂:形容安静、寂静的状态。
- 松路:松树间的小路,隐喻幽静的环境。
- 翠峦:青翠的山峦,意象深远。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屋子,象征简朴的生活。
- 高人:指隐士或有高洁品德的人,常常与自然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绩,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诗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常常带有隐士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清幽的黄昏,作者在寂静的环境中引发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的热爱。
诗歌鉴赏
《幽兴贻任文田》是一首典型的清代山水诗,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感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黄昏场景。诗的开头以“清钟动幽兴”引入,清脆的钟声打破了黄昏的寂静,激发了内心的幽静情趣。接着“日暮薜衣寒”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寒意,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诗中“寂寂入松路,遥遥分翠峦”展现了松林小路的幽静,山峦的远方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形成了生动的山水意象。接下来的“白云茅屋润,黄叶野秋乾”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淡淡忧伤的气氛。
最后两句“想见高人坐,孤琴时一弹”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渴望追寻那种高人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钟动幽兴:清脆的钟声激起了内心的幽静情趣。
- 日暮薜衣寒:黄昏时分,感受到薜衣带来的寒意,暗含季节的变化。
- 寂寂入松路:小路幽静,通向松林,描绘出一种安静的环境。
- 遥遥分翠峦:远处的青翠山峦,给人以深远的意境。
- 白云茅屋润:白云轻轻滋润茅草屋,表现自然的滋养。
- 黄叶野秋乾:秋天的黄叶显得干枯,传递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 想见高人坐:想象高人坐在那儿,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孤琴时一弹:孤独的琴声偶尔响起,增添了诗的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薜衣寒”暗示季节的变化,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白云与茅屋的关系拟人化,表现自然的亲密。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的宁静与高洁的生活,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松路:象征着幽静的环境与心灵的归处。
- 白云: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滋养。
- 黄叶: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时光的无情。
- 高人:象征着高尚的理想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钟动幽兴的意思是什么? A. 清脆的钟声引发了幽静的情趣
B. 钟声太响了
C. 钟声没有影响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隐士或高洁品德的人
C. 皇帝
答案:B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忧伤
B. 追求高洁的隐士生活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展现了自然的美与隐士的情怀,但语气更为沉静,描绘的环境更为细腻。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彭绩的诗更加强调幽静情趣的激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绩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