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陶渊明》

时间: 2025-01-22 05:19:32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陶渊明
作者:颜真卿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白话文翻译:

张良希望为韩王报仇,龚胜对此感到非常耻辱。
狙击之士不愿意就此妥协,为了名节宁愿舍生。
唉,陶渊明啊,您是晋国的高洁臣子。
自认为公相之后,常常怀念国家的困境。
我在庚子年作诗,自称是羲皇之人。
手中拿着《山海经》,头上戴着漉酒的巾帕。
兴致追逐孤云之外,心中随同归鸟而平静。

注释:

  • 张良:汉初名将,辅佐刘邦,曾为韩王报仇。
  • 龚胜:古代名将,常被提及为有耻之心。
  • 狙击:此处指不愿妥协的人。
  • 缙绅:指士大夫,文人阶层。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伟大与理想。
  • 山海经:古代地理志怪书,象征知识与文化。
  • 漉酒巾:古人在饮酒时所用的巾帕,体现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今山西省。他以正直、清白的品行和卓越的书法而著称,作品中常表达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陶渊明》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陶渊明作为东晋著名的隐士和诗人,象征着一种高洁的理想人格,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中前四句提到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中士人追求名利、执着权臣之争的批判。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自称羲皇人,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他手持《山海经》,象征着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而头戴漉酒巾则是隐逸生活的象征,二者结合展现了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逐云而行、随鸟归来的景象,表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生动地描绘出一种超然出世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名声,暗示对士人忠诚与耻辱感的思考。
    • 第三、四句:直接引入陶渊明,描绘他洁身自好、对国家的关心。
    • 第五、六句:以自我为例,表明对知识的追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第七、八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陶渊明比作晋国高洁之臣,突显其人格魅力。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使诗意更为深邃。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崇拜,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批判权臣之争,强调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意象分析:

  • 陶渊明:隐逸、自由的象征。
  • 羲皇:理想人格的代表,体现对文化与知识的追求。
  • 山海经:知识的象征,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孤云与归鸟:自然的意象,象征自由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晋代
    D. 宋代

  2. “自以公相后”中的“公相”指的是什么? A. 大臣
    B. 隐士
    C. 诗人
    D. 君主

  3. 诗中提到的“羲皇”象征着什么? A. 自然
    B. 权力
    C. 理想人格
    D. 知识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另一作品,表现隐逸理想。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诗作,展现田园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 颜真卿的《咏陶渊明》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隐逸与自然,后者则强调豪情与酒杯交错的壮丽人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颜真卿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