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时间: 2025-01-27 03:23:49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白话文翻译

群子们在杼山游玩,山中寒冷,桂花盛开,洁白如雪。
嫩绿的花蕾包裹着雪白的花瓣,是采摘者自逋者的馈赠。
忽然想起岩中吟咏的诗句,芳香的气息润泽了金石。
南越的虫子岂能抵挡东堂的策论。
希望能在名山相聚,尽情享受这幽静的相会。

注释

  • 杼山:地名,指的是一个山脉,可能是作者曾游玩的地方。
  • 桂花:指的是秋季盛开的桂花,象征着清香和高洁。
  • 绿荑:嫩绿的花蕾。
  • 逋客:隐士或隐居的人。
  • 芳香润金石:形容桂花的香气润泽了岩石,暗喻诗歌的力量。
  • 南越蠹:南方的虫子,象征外物的侵扰。
  • 东堂策:历史上有名的策论,隐喻才华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颜真卿(579年-648年),字清臣,后改字伯高,号颜鲁公,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他以书法闻名,尤其是楷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颜真卿的诗歌也颇有成就,内容多涉及自然、人生和友情。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颜真卿游览杼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在唐代,文人雅士常常借游山玩水写诗,抒发情感,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诗中描绘了杼山的寒冷和盛开的桂花,采用了细腻的意象,将自然与情感紧密联系。诗的开头以“群子游杼山”引入,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紧接着通过“山寒桂花白”对比,突出了桂花在寒冷环境中的坚韧与美丽。

接下来的“绿荑含素萼”,展现了作者对桂花的细致观察,暗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提到“芳香润金石”,将自然的芬芳与诗的力量结合,显示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后半部分提到南越的虫子和东堂的策论,展现了作者对才智的追求和对外界事物的思考。最后一句“从君恣幽觌”,表达了对友人重聚的期待,传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描写,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子游杼山:开篇交代游玩者和地点,创造出一种轻松的场景。
  • 山寒桂花白:描绘了山的寒冷与桂花的清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桂花的美。
  • 绿荑含素萼:细腻观察桂花的状态,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采折自逋客:暗示采花者的身份,表现出隐士的生活态度。
  • 忽枉岩中诗:提到诗歌与自然的联系,表达了自然激发灵感的主题。
  • 芳香润金石:香气润泽岩石,暗喻诗歌的力量,表现出对艺术的赞美。
  • 全高南越蠹:隐喻外界的干扰与阻碍,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岂谢东堂策:表达对才华和智慧的向往。
  • 会惬名山期:期待与友人相聚,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
  • 从君恣幽觌:抒发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展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芳香润金石”将香气比作水分,润泽诗歌的力量。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性,如桂花的清白,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闲适和雅致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高洁与友谊,代表了美好的情感。
  • 山寒:象征着孤独与高远,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 绿荑: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青春的活力。
  • 芳香:代表了艺术的魅力和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桂花”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生命
    • C. 美好
    • D. 高洁
  2. 诗中提到的“逋客”指的是?

    • A. 隐士
    • B. 诗人
    • C. 游子
    • D. 学者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生的思考
    • C. 对友谊的珍视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颜真卿的诗更强调友谊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则更突出自然的孤独与宁静。
  • 杜甫的《望岳》中对高山的敬仰与追求也与颜真卿的理想境界相呼应,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