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嚵语联句》

时间: 2025-02-04 15:39:10

拈饣追舐指不知休,--李崿欲炙侍立涎交流。

--颜真卿过屠大嚼肯知羞,--皎然食店门外强淹留。

--张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拈饣追舐指不知休,
李崿欲炙侍立涎交流。
颜真卿过屠大嚼肯知羞,
皎然食店门外强淹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食客在美食面前的贪婪和无所顾忌。诗人用“拈饣追舐”形容食客对美食的追求,简直忘记了休息;“李崿欲炙”则表现了他对美味的渴望,恨不得立刻品尝。“颜真卿过屠”提到的则是诗人自己在享受美食时毫无羞耻感,而“皎然食店门外”更是表现出他对美食的执着与沉迷。

注释:

  • 拈饣: 拈指的是用手指夹取食物,饣为“食”的古体字,表示食物。
  • 追舐: 追逐着舔食。
  • 李崿: 指李子的果肉,象征美味。
  • 欲炙: 渴望烤炙的美食。
  • 侍立: 侍候并静静站立。
  • 涎交流: 口水流淌,形容对美食的渴望。
  • 颜真卿: 诗人自称,其实是以自嘲的方式提到自己。
  • : 指屠夫,象征着美食的来源。
  • 大嚼: 大口吃的意思。
  • 肯知羞: 指毫无羞耻之心。
  • 皎然: 光明而清晰的样子。
  • 强淹留: 强烈地停留在门外,形容对美味的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书法被称为“颜体”,作品多为楷书,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颜真卿的诗歌风格豪放、质朴,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或许与颜真卿的个人经历有关,表现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在唐代,饮食文化极为丰富,诗人借用美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七言嚵语联句》以其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美食面前的贪婪与无所顾忌。诗中,诗人通过“拈饣追舐”描绘出一种对美食执着追求的状态,仿佛一切都在为食物而存在。接着,诗人以“李崿欲炙”表现出对食物的渴望,显示了美食所带来的愉悦感。

而后,诗人自嘲地提到“颜真卿过屠”,则是对自己贪吃行为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无所顾忌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美食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最后一句“皎然食店门外强淹留”,生动地表现了他在美食面前停留不去的状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达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既有对美食的赞美,也有对人性贪婪的反思,值得我们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拈饣追舐指不知休: 用手指夹取食物,舔舐嘴唇,形容对美食的追求,忘记了休息。

  2. 李崿欲炙侍立涎交流: 渴望品尝美味的李子,站在旁边流口水,表现出对美食的渴望。

  3. 颜真卿过屠大嚼肯知羞: 诗人自称毫无羞耻地享受美食,显示出对美食的热情。

  4. 皎然食店门外强淹留: 在食店门外徘徊流连,体现了对美味的留恋与沉迷。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李崿”来代表美味,增强了食物的吸引力。
  • 夸张: “不知休”与“肯知羞”夸大了人们在美食诱惑面前的状态。
  • 对仗: 字句之间的对称使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及人性中的贪婪。诗人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表现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食物: 代表生活的乐趣和人性中的贪婪。
  • 口水: 象征对美食的渴望。
  • 屠夫: 象征着美食的来源,暗示了对美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拈饣追舐”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食物的追求
    • B. 对生活的思考
    • C. 对朋友的关心
  2. 颜真卿在诗中自嘲的行为是?

    • A. 大口吃肉
    • B. 不知羞耻
    • C. 停留在食店门外
  3. 诗中“李崿欲炙”中的“李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美食
    • C. 一种饮料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首》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在《饮中八首》中同样表现了对酒的热爱,与颜真卿对美食的描绘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