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
遗烈震羌戎。
渭桥夹道千君长,
犹是建元功。
西瞻温洛与神崧。
莲宇照琼宫。
人间俯仰成今古,
流泽自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过去的十九年中,我在经文和武功之间持续努力。遗留下的伟业震动了羌人和戎族。渭桥两侧,长久以来群雄汇聚,依旧是建立元功的杰出成就。向西望去,温洛与神崧的景象令人向往,莲花的宇宙照耀着琼宫。人间的历史变迁让人俯仰之间感慨万千,这份恩泽和流传将是无尽的。
注释
- 经文纬武:指文治与武功,强调文治与武力的结合。
- 十有九年中:指时间的长度,强调长时间的努力。
- 遗烈:留下的伟业。
- 震羌戎:震撼羌族和戎族,指国家的强盛。
- 渭桥:指渭河上的桥,象征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 夹道千君长:形容众多的英雄豪杰汇聚,形势隆重。
- 建元功:建立的元功,指开创的伟大成就。
- 西瞻:向西眺望。
- 莲宇照琼宫:形容美丽的景象,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人间俯仰成今古:人们在历史的变迁中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东坡居士。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卓越成就,还擅长散文和词。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强调人文关怀与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但他始终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导引·经文纬武》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经文纬武”体现了文治和武功的辩证关系,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苏轼在诗中回顾了过去的辉煌成就,特别提到“震羌戎”,不仅是对国力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省。通过“渭桥夹道千君长”的描绘,诗人将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壮阔的视野。
此外,诗中“西瞻温洛与神崧”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的“人间俯仰成今古,流泽自无穷”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长河的感慨,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体现了苏轼的个人情感与思想深度,是他政治生涯与文学成就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作为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说明诗人在过去十九年中,努力于文化与军事两方面。
- 遗烈震羌戎:强调他所留下的伟业,使得外敌震慑。
- 渭桥夹道千君长:描绘渭河桥旁汇聚的英雄豪杰,象征团结与力量。
- 犹是建元功:指这些成就依然在影响历史。
- 西瞻温洛与神崧:展现诗人向往的美好自然景象。
- 莲宇照琼宫:比喻理想的美好境界。
- 人间俯仰成今古: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
- 流泽自无穷:强调文化和成就的长久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宇照琼宫”用莲花和琼宫比喻理想的境界。
- 对仗:如“经文纬武”,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表达的力度。
- 排比:句子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传达了对国家命运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诗人以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历史使命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经文:象征文化、智慧和教化。
- 纬武:象征军事、力量和保护。
- 羌戎:外敌的代表,体现国防的必要性。
- 渭桥:象征重要的交通和文化交流。
- 莲宇:理想境界的象征,代表美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经文纬武”指的是:
- A. 文化与军事的结合
- B. 诗词与音乐
- C. 书法与绘画
- D. 诗歌与散文
-
“震羌戎”在诗中意指:
- A. 国家强盛的表现
- B. 历史的反思
- C. 诗人的个人成就
- D. 自然的力量
-
诗中“莲宇照琼宫”主要表现了: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国家的忠诚
- C. 对历史的追忆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为苏轼的作品,展现了他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表现了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导引·经文纬武》与李白《将进酒》: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生命的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国家兴衰,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酒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