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喜雪应制》
时间: 2025-02-04 13:38: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喜雪应制
作者: 徐安贞 〔唐代〕
两宫斋祭近登临,
雨雪纷纷天昼阴。
只为经寒无瑞色,
顿教正月满春林。
蓬莱北上旌门暗,
花萼南归马迹深。
自有三农歌帝力,
还将万庾答尧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节日祭祀期间,看到雨雪纷飞的情景。虽然正值春天的正月,但由于寒冷的天气,春光显得格外缺乏。诗中提到的蓬莱和马迹,暗示了北方的寒冷与南方的温暖交替,最后提到三农歌和万庾,表达了农民对皇帝的歌颂和对国家的期望。
注释
- 两宫:指的是天子和皇后。
- 斋祭:祭祀活动。
- 瑞色:指吉祥的光景。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遥远的地方。
-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后文提到的“歌帝力”是对皇帝的称颂。
- 万庾:古代对大臣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安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流传于世,较具影响力。他的诗歌通常描绘自然景观,融入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气候变化的时期,诗中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农事的关注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徐安贞的《奉和喜雪应制》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现实意义的诗作。诗的开篇通过“两宫斋祭近登临”引入,展示了祭祀的庄重氛围,配合“雨雪纷纷天昼阴”的景象,构成了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正值春天的正月,寒冷的天气却让人感到春意阑珊,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敏感情感。
在诗中,诗人以蓬莱和马迹的意象,描绘了北方的寒冷和南方的温暖,代表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同时,最后两句提到“三农歌帝力”,表达了对农民和国家的关注,寄托了对国家兴盛的希望。整首诗在形式上讲究对仗,字句间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宫斋祭近登临”:描述天子和皇后在祭祀时的庄重场合。
- “雨雪纷纷天昼阴”:描绘了节日时的阴暗天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只为经寒无瑞色”: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因寒冷的天气而显得稀少。
- “顿教正月满春林”:正月的春天因天气而未能展现生机。
- “蓬莱北上旌门暗”:北方的寒冷使得旌门暗淡,象征着国家的困境。
- “花萼南归马迹深”:南方春天的花开与北方的寒冷形成对比。
- “自有三农歌帝力”:农民对皇帝的歌唱,表达对国家的期望。
- “还将万庾答尧心”:以古代圣君尧为例,表达对农民和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表达上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蓬莱”和“马迹”这些意象,传达了不同地域的气候变化。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阴冷的天气及祭祀场合,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国家的关心,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雨雪:象征着寒冷和压抑的气氛。
- 蓬莱:代表着理想化的美好境地。
- 三农: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的重视与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奉和喜雪应制》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蓬莱”象征什么?
- A. 农田
- B. 仙山
- C. 战场
- D. 城市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徐安贞与王维的作品在描写自然景观上有相似之处,但徐安贞更关注社会现实,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