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时间: 2025-01-10 22:41:46

灯燄似凝脂。

红心草恐非。

幂烟煤、一样迷离。

照得空庭都四彻,原不藉、蜡成堆。

影隔便难知。

光留许众窥。

也曾看、镜里蛾眉。

窗外北风冰正冱,只微火、转凄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燄似凝脂。红心草恐非。幂烟煤一样迷离。照得空庭都四彻,原不藉蜡成堆。影隔便难知。光留许众窥。也曾看镜里蛾眉。窗外北风冰正冱,只微火转凄其。

白话文翻译:

灯光如同凝固的脂肪,红心草的颜色恐怕不是那样。烟雾缭绕,煤火一样朦胧迷离,照亮了空荡的庭院,根本不需要蜡烛堆积成堆。影子隔着光线便难以辨认,光影留给众人窥视。也曾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如蛾眉般的面容。窗外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火光微弱,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

  • 灯燄: 灯光的火焰。
  • 凝脂: 像凝固的脂肪,形容灯光柔和而明亮。
  • 红心草: 一种植物,常用作装饰,形容红色的东西。
  • 幂烟煤: 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形容模糊的景象。
  • 空庭: 空旷的庭院。
  • 影隔: 影子隔离,难以辨认。
  • 蛾眉: 形容眉毛如蛾子般细长,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北风: 指寒冷的北风。
  • : 冻结,冰冷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棫,清代诗人,代表了清代文人的一种风格,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庄棫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及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产生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灯光与北风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唐多令》是一首通过细腻意象展现情感的词作。诗中开头描绘了灯光的柔和,似乎是在传达一种温暖的气氛。然而,随即转入对红心草的质疑,暗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接下来的“幂烟煤一样迷离”,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朦胧感,造成一种不确定的情绪。诗人通过对光影的描写,表现出一种隔绝感,仿佛在说即使有光明,却依然难以看到真实的自我。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镜里蛾眉”的意象,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自我反观的复杂心情,而窗外的北风和微弱的火光则象征着外界的严酷与内心的凄凉。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既有对温暖的渴望,也有对寒冷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虽短,但意蕴深远,展现了庄棫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燄似凝脂: 灯的火焰像凝固的脂肪,柔和而温暖。
  2. 红心草恐非: 对红心草的颜色感到怀疑,暗示内心的不安。
  3. 幂烟煤一样迷离: 煤烟缭绕,形象地表现出朦胧的状态。
  4. 照得空庭都四彻: 光照亮了空旷的庭院,强调孤独感。
  5. 原不藉蜡成堆: 指明光亮并非因蜡烛的堆积而成,暗示一种内在的光明。
  6. 影隔便难知: 光影交错,难以辨认真实。
  7. 光留许众窥: 光影留给他人窥视,表现一种被动的状态。
  8. 也曾看镜里蛾眉: 自我反观,看到自己如蛾眉般的美丽。
  9. 窗外北风冰正冱: 窗外的北风凛冽,象征外界的寒冷。
  10. 只微火转凄其: 微弱的火光让人感到凄凉,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灯燄似凝脂”比喻灯光的柔和。
  • 对比: 通过光与影、温暖与寒冷的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 “光留许众窥”,使光仿佛有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生命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灯光: 象征温暖与希望。
  2. 红心草: 代表着美丽与迷茫。
  3. 北风: 代表外部环境的严酷与冷漠。
  4. 镜子: 自我反观的象征。
  5. 火光: 寄托着温暖的渴望与脆弱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影隔便难知”意指什么? A. 光线太亮
    B. 影子难以辨认
    C. 人太多

  2. 填空题: “窗外北风冰正冱,只微火转__。”

  3. 判断题: 诗中的红心草象征诗人的内心安宁。 (对/错)

答案:

  1. B
  2. 凄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相比,庄棫的《唐多令》更强调内心的孤独感,而辛弃疾则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情感与豪情壮志。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前者更细腻,后者则更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