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用草窗韵》
时间: 2025-05-14 13:1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了木芙蓉。一年花事空。
望家乡心事归鸿。越水胥江天咫尺,
飞不过,数山峰。画烛影摇红。
乱蛩吟砌东。待消愁酒浅愁浓。
病骨支床眠不得,听疏雨,打梧桐。
白话文翻译:
谢了木芙蓉花,一年的花事已成空。
望着家乡,心中的思念如归来的鸿雁,
越过水面和胥江,天似乎很近,
却飞不过那几座山峰。烛光映射,影子摇曳,
红光闪烁,四周的秋虫在东边的台阶上吟唱。
等着消愁,酒杯虽浅,但愁绪却很浓。
病骨支撑着,无法入眠,只能听着疏雨,
打在梧桐树上的声音。
注释:
- 木芙蓉:一种花,象征着美丽和短暂。
- 归鸿:指归来的大雁,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越水胥江:指越过水面和胥江,意在表达路途的遥远。
- 画烛影摇红:形容烛光照映下的红色影子,渲染了孤独和愁苦的氛围。
- 乱蛩:指秋天的虫鸣,表现出凄凉的气氛。
- 疏雨:细雨,给人一种清冷和孤寂的感觉。
- 打梧桐:指雨打在梧桐树上的声音,象征着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珊,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一种孤独、思乡的情境下,诗人可能因身处异乡,因而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及内心的苦闷。
诗歌鉴赏:
《唐多令·用草窗韵》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的心境。开篇以“谢了木芙蓉”引入,给人以花事已空的感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接着,诗人用“归鸿”描绘思乡之情,鸿雁归来,象征着他对家乡的渴望。
在“越水胥江天咫尺,飞不过,数山峰”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对家乡的向往与路途的遥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思乡的愁苦。接下来的画烛影与乱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环境,映衬出内心的愁绪。
最后两句“病骨支床眠不得,听疏雨,打梧桐”则更进一步,展现出诗人因病痛而无法入睡的无奈,细雨打在梧桐树上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愁苦和孤独。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了木芙蓉:以花的凋谢开篇,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事物的逝去。
- 一年花事空:强调时光流逝,花事已成往事,暗含孤独。
- 望家乡心事归鸿:将思乡之情与归雁结合,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
- 越水胥江天咫尺,飞不过,数山峰:描绘出路途的遥远与难以回归的感受。
- 画烛影摇红:烛光的摇曳,映射出孤独与愁苦的氛围。
- 乱蛩吟砌东:秋虫的吟叫,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环境。
- 待消愁酒浅愁浓:酒虽浅,但愁绪却浓厚,表达了内心的苦闷。
- 病骨支床眠不得:因病而无法安眠,体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困境。
- 听疏雨,打梧桐:细雨声打在梧桐树上,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的情感比作鸿雁归来,形象生动。
- 对仗:如“越水胥江”与“飞不过,数山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秋虫吟唱,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芙蓉:象征青春、美丽与短暂。
- 归鸿:象征思乡与归属感。
- 疏雨:象征孤独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谢了木芙蓉”中的“木芙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D. 一种水 -
诗中“归鸿”象征着什么? A. 归来的鸟
B. 思乡之情
C. 旅行的希望
D. 没有归属感 -
“病骨支床眠不得”这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A. 安然入睡
B. 身体不适
C. 快乐无忧
D. 享受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陆珊的《唐多令》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感,但陆珊更多地融入了思乡的主题,而李白则强调了酒的解愁与对友人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渲染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陆珊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