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相公昭义平复起彼宣慰员外副行》
时间: 2025-04-28 23:16: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井虽收寇未平,所司促战急王程。 晓驰云骑穿花去,夜与星郎带月行。 新咏尽题关外事,故乡因过洛阳城。 时逢寒食游人识,竟说从来有大名。
白话文翻译:
天井关虽然收复了敌人,但战事尚未完全平息,相关部门催促迅速作战以完成朝廷的任务。 清晨骑着快马穿过花丛,夜晚与同行的官员在月光下前行。 新作的诗篇都是关于边关的事务,因为经过故乡洛阳而有所感触。 在寒食节时,游人认出了我,纷纷说我一直有着大名。
注释:
- 天井:指天井关,古代关隘名。
- 寇未平:指敌军虽被击退,但战事尚未完全结束。
- 所司:指负责的官署或官员。
- 促战:催促迅速作战。
- 王程:指朝廷的使命或任务。
- 云骑:形容骑马速度快,如云般迅速。
- 星郎:指同行的官员。
- 新咏:新作的诗篇。
- 关外事:指边关的事务。
- 故乡:指诗人的家乡。
- 洛阳城:古代著名城市,位于今河南省。
-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
- 游人识:游人认出。
- 大名:指诗人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和抒怀诗为主。此诗可能是在他参与平定边疆战事后,被任命为宣慰员外副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战事的关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顾非熊参与平定边疆战事后,被任命为宣慰员外副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战事的关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事未平之际,被催促继续作战的情景。诗中“晓驰云骑穿花去,夜与星郎带月行”一句,通过“云骑”和“星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及其同伴在战事中的忙碌与奔波。同时,诗人通过“新咏尽题关外事”表达了自己对边关事务的关注和思考,而“故乡因过洛阳城”则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时逢寒食游人识,竟说从来有大名”,则是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被游人认出并称赞,显示了诗人的名声和影响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 首句“天井虽收寇未平”,直接点明了战事的现状,虽然敌人已被击退,但战事尚未完全结束,显示了战事的紧迫性。
- 次句“所司促战急王程”,说明了诗人及其同伴被催促迅速作战,以完成朝廷的任务,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
- 第三句“晓驰云骑穿花去”,通过“云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及其同伴在战事中的忙碌与奔波,同时也暗示了战事的紧张和危险。
- 第四句“夜与星郎带月行”,通过“星郎”和“带月行”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及其同伴在夜晚继续前行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 第五句“新咏尽题关外事”,表达了诗人对边关事务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显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
- 第六句“故乡因过洛阳城”,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 最后两句“时逢寒食游人识,竟说从来有大名”,则是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被游人认出并称赞,显示了诗人的名声和影响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骑”比喻骑马速度快,如云般迅速。
- 拟人:如“星郎”拟人化地指同行的官员。
- 对仗:如“晓驰云骑穿花去,夜与星郎带月行”中的“晓驰”与“夜与”,“云骑”与“星郎”,“穿花去”与“带月行”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战事未平之际的责任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通过描绘诗人在战事中的忙碌与奔波,以及对边关事务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毅力。同时,通过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名声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 云骑:比喻骑马速度快,如云般迅速,展现了战事的紧张和危险。
- 星郎:拟人化地指同行的官员,展现了诗人与同伴的团结和坚韧。
- 洛阳城:诗人的故乡,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寒食节:古代节日,暗示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井虽收寇未平”中的“天井”指的是什么? A. 天井关 B. 天井城 C. 天井山 D. 天井湖
-
诗中“晓驰云骑穿花去”中的“云骑”比喻什么? A. 骑马速度快 B. 骑马速度慢 C. 骑马姿势优美 D. 骑马姿势笨拙
-
诗中“故乡因过洛阳城”中的“洛阳城”是诗人的什么地方? A. 出生地 B. 居住地 C. 旅游地 D. 故乡
-
诗中“时逢寒食游人识”中的“寒食”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寒食节
答案:
- A
- A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战事的紧张和危险,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送李相公昭义平复起彼宣慰员外副行》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塞战事,但顾非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多首唐代著名诗人的诗作,包括顾非熊的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