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宗挽歌词二首 其二 顾非熊 〔唐代〕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 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 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 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百姓期待着逐渐安定,皇朝希望再次兴盛。国家财政不再依赖神像,农业生产恢复了多余的僧侣。皇帝离开北阙,歌舞在西陵表达哀怨。只有金茎石,在漫长的夜晚对着玉绳。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生:指百姓。
- 期渐泰:期待逐渐安定。
- 皇道:指皇朝。
- 中兴:再次兴盛。
- 国用:国家财政。
- 销灵像:不再依赖神像。
- 农功:农业生产。
- 复冗僧:恢复多余的僧侣。
- 冕旒:皇帝的冠冕。
- 北阙:皇宫的北门。
- 西陵:皇帝的陵墓。
- 金茎石:指坚固的石头。
- 玉绳:指天上的星宿。
典故解析:
- 北阙:古代皇宫的北门,象征皇帝的权威和地位。
- 西陵:皇帝的陵墓,象征皇帝的死亡和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涉及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非熊为武宗皇帝所作的挽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武宗皇帝的哀悼,表达了百姓对国家安定和皇朝兴盛的期待。诗中“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直接表达了百姓的愿望,而“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则反映了国家财政和农业生产的改革。最后两句“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则以象征手法,表达了皇帝的坚定和永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百姓期待着逐渐安定,皇朝希望再次兴盛。
- “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国家财政不再依赖神像,农业生产恢复了多余的僧侣。
- “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皇帝离开北阙,歌舞在西陵表达哀怨。
- “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只有金茎石,在漫长的夜晚对着玉绳。
修辞手法:
- 比喻:“金茎石”比喻皇帝的坚定和永恒。
- 象征:“玉绳”象征天上的星宿,暗示皇帝的永恒。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哀悼武宗皇帝,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皇朝兴盛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茎石:象征皇帝的坚定和永恒。
- 玉绳:象征天上的星宿,暗示皇帝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苍生期渐泰”中的“苍生”指的是什么? A. 皇帝 B. 百姓 C. 官员
- “国用销灵像”中的“销灵像”意味着什么? A. 销毁神像 B. 不再依赖神像 C. 修复神像
- “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中的“金茎石”象征什么? A. 皇帝的坚定 B. 皇帝的财富 C. 皇帝的权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待。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皇帝的哀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顾非熊的《武宗挽歌词二首 其二》都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