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瓜洲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白话文翻译:
在瓜洲渡口,晚风中树叶频繁地飞舞,你将返回吴地,而我则要前往秦地。我流下的双泪,与家人告别之情仍未断绝,现在又不得不送别来自故乡的人,心中更加难以承受。
注释:
- 瓜洲: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 渡头:渡口。
- 风晚:傍晚的风。
- 叶飞频:树叶频繁地飞舞。
- 还吴:返回吴地,指今江苏南部一带。
- 入秦:前往秦地,指今陕西一带。
- 双泪:流下的眼泪。
- 别家:与家人告别。
- 不堪:难以承受。
- 故乡人:来自故乡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瓜洲渡口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具体时间不详。诗人在瓜洲渡口送别友人,同时自己也将远行,这种双重离别的情感构成了诗歌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首句“渡头风晚叶飞频”描绘了渡口傍晚的景象,风中飞舞的树叶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氛围。次句“君去还吴我入秦”直接点明了双方各自的去向,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则深化了情感,诗人不仅自己与家人告别,还要送别来自故乡的人,这种双重离别的痛苦更加强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渡头风晚叶飞频”:描绘了渡口傍晚的景象,风中飞舞的树叶象征着离别的凄凉。
- “君去还吴我入秦”:直接点明了双方各自的去向,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离别的主题。
- “双泪别家犹未断”:表达了诗人与家人告别的痛苦,泪水未干,情感未了。
- “不堪仍送故乡人”:诗人不仅要自己离别,还要送别来自故乡的人,这种双重离别的痛苦更加强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叶飞频”比喻离别的频繁和凄凉。
- 对比:“君去还吴我入秦”通过对比双方的去向,突出了离别的主题。
- 对仗:“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包括与家人告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渡头:象征着离别的地点。
- 风晚:象征着离别的时刻。
- 叶飞频:象征着离别的凄凉和频繁。
- 双泪: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 故乡人: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君去还吴我入秦”中的“吴”和“秦”分别指什么地方? A. 江苏和陕西 B. 浙江和山西 C. 湖南和河南 D. 湖北和河北
-
诗中“双泪别家犹未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惊讶
-
诗中“不堪仍送故乡人”中的“不堪”是什么意思? A. 不能忍受 B. 不能理解 C. 不能接受 D. 不能完成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场景和情感有所不同。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一首送别诗,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顾非熊的《瓜洲送朱万言》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后者则更注重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升华。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