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无言归山
作者: 司空曙 〔唐代〕
袈裟出尘外,山径几盘缘。
人到白云树,鹤沉青草田。
龛泉朝请盥,松籁夜和禅。
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无声地归山的情景。袈裟在尘世之外飘扬,山路蜿蜒曲折,行人到达白云间的树下,仙鹤沉浸在绿草如茵的田野中。早晨的泉水清澈,供人洗手,夜晚的松风和禅意交融。自古以来我听说许多学问,最终追求的却是那逍遥自在的生活。
注释:
- 袈裟: 僧人所穿的袍子,象征出世与清净。
- 出尘: 指脱离尘世的烦恼。
- 几盘缘: 山路蜿蜒多曲,意在描绘山路的复杂。
- 白云树: 指云间的树林,给人以高远清幽之感。
- 鹤沉: 仙鹤栖息,象征高洁与脱俗。
- 龛泉: 供奉佛像的小龛及其旁边的泉水。
- 松籁: 松树的风声,与禅意相结合。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袈裟”与“鹤”都与佛教文化相关,袈裟是僧侣的标志,而鹤则常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诗中提到的“逍遥”反映了道教的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常表达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士人隐逸、追求清静生活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僧人归山的场景,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僧人归山的宁静场景。开篇便以“袈裟出尘外”引入,既点明了主题,又暗示了僧人对尘世的超脱。接下来的“山径几盘缘”描绘了山路的曲折,暗含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复杂。诗中通过“人到白云树,鹤沉青草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最后,诗人自述“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与僧人相似的心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袈裟出尘外:僧人的袈裟在尘世之外,象征着超脱。
- 山径几盘缘:山路弯曲多盘,显示出归山之路的艰难。
- 人到白云树:行人来到白云间的树下,暗示心灵的归宿感。
- 鹤沉青草田:鹤在青草田中栖息,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
- 龛泉朝请盥:清晨的泉水供人洗手,表现出一种禅意的生活。
- 松籁夜和禅:夜晚松树的风声与禅意相结合,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自昔闻多学:自古以来我听闻许多学问。
- 逍遥注一篇:最终追求的生活是逍遥自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路比作人生的曲折。
- 拟人:松籁夜晚的声音被赋予了禅意。
- 对仗:诗句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袈裟: 象征隐逸与清净。
- 白云树: 表达高远的理想与宁静。
- 鹤: 象征高洁与长寿。
- 松籁: 表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袈裟”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超脱
C. 财富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鹤”主要象征什么?
A. 短暂
B. 高洁
C. 忍耐
答案: B -
“自昔闻多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渴望知识
B. 对学问的厌倦
C. 追求逍遥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高》: 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静夜思》: 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司空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