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谿泛舟寻方崖士玄》

时间: 2025-01-22 00:45:08

身行沙岸曲,隐见远人村。

初罢桃溪雨,寒山响翠繁。

薄云凝遐思,微风吹古原。

登稼已云乐,欣欣田父言。

予心亦何事,访旧试寻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行沙岸曲,隐见远人村。
初罢桃溪雨,寒山响翠繁。
薄云凝遐思,微风吹古原。
登稼已云乐,欣欣田父言。
予心亦何事,访旧试寻源。

白话文翻译:

我沿着弯曲的沙岸行走,远处隐约可见一个村庄。
刚刚停雨的桃溪,寒冷的山峦上翠绿的树木声声入耳。
薄雾笼罩,勾起我无尽的思绪,微风轻拂着古老的原野。
农夫们在田间劳作,欢快的声音传来。
我心中又在想什么呢,想回访老友,试图寻求源头的滋养。

注释:

  • 身行:行走的身体。
  • 沙岸曲:沙滩的弯曲。
  • 隐见:隐隐约约地看到。
  • 桃溪:桃花溪,暗指自然景观。
  • 寒山:指寒冷的山。
  • 响翠繁:翠绿的景色在耳边响起,形容生机勃勃。
  • 薄云凝遐思:薄薄的云层让我思绪万千。
  • 微风:轻轻的风。
  • 登稼:形容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 欣欣田父:形容农民的快乐与忙碌。
  • 访旧:拜访旧友。
  • 寻源:寻求事物的本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治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为主题,擅长描写田园生活,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春雨初歇的日子,诗人漫步于桃溪的沙岸,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思绪绵延,想念旧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桃谿泛舟寻方崖士玄》以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桃溪雨后的宁静与清新。首联“身行沙岸曲,隐见远人村”以“身行”的第一人称带入,恍若身临其境,随着诗人的脚步,渐渐揭开了山村的朦胧美。接下来的“初罢桃溪雨,寒山响翠繁”则通过雨后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与生机的气息。在“薄云凝遐思,微风吹古原”中,薄云与微风的描绘不仅烘托出自然的和谐美,还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最后两句“登稼已云乐,欣欣田父言”展示了农民的生活乐趣,诗人不仅赞美了农田的丰收,也通过与农人的交流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结尾“予心亦何事,访旧试寻源”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寻与思考,既是对旧友的向往,也是对生活本源的探求,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行沙岸曲:诗人行走在弯曲的沙岸,表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态度。
  2. 隐见远人村:远处村庄的隐现,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3. 初罢桃溪雨:刚刚停下的桃溪雨,描绘出雨后清新的环境。
  4. 寒山响翠繁:寒冷的山响起翠绿的声响,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繁茂景象。
  5. 薄云凝遐思:薄云笼罩,激发诗人遐想,引出思绪的流动。
  6. 微风吹古原:轻风拂过古老的原野,增加了时间的厚重感。
  7. 登稼已云乐:农民在田间劳作,传达出田园生活的乐趣。
  8. 欣欣田父言:农民们的欢声笑语,体现出生活的美好。
  9. 予心亦何事:诗人反思自己的心境,似乎在追问生活的意义。
  10. 访旧试寻源:渴望回访旧友,寻求心灵的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清新和生机。
  • 拟人:自然景象如“寒山响翠繁”被赋予了人的属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薄云凝遐思,微风吹古原”,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也渗透了对旧友的思念与对生活本源的追寻,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溪: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 寒山:代表着一种孤独与宁静,折射出诗人的思考。
  • 田父:农民的形象,象征着勤劳与乐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溪”是指什么? A. 一种水果
    B. 一个地方
    C. 一种雨水

  2. “薄云凝遐思”中,“遐思”指的是? A. 遥远的思念
    B. 深远的思考
    C. 美好的回忆

  3. 诗人为何想“访旧”? A. 因为孤独
    B. 因为思念
    C. 因为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马治的《桃谿泛舟寻方崖士玄》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流,而《鹿柴》则侧重于抒发孤独与隐逸的情感,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