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六首》
时间: 2025-01-10 21:54: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凯歌六首》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汉朝将领在西征中取得的胜利。汉将承蒙皇恩,西征打败了戎族,捷报先送到未央宫。天子特意在麟阁中准备接见,然而如今谁能细数贰师的功绩?官军西出经过楼兰,营帐旁边寒冷的月窟显得格外清冷。蒲海的晨霜凝结在马尾上,葱山的夜雪扑打在旌竿上。回军时,号角声和鼓声交织,打破敌国的平静,昔日的辉煌无人可比。英雄在边月下摇动鹊印,大将的龙旗在海云间飘扬。日落时分,鼓角声响,千支兵戈出现在蕃城外。洗兵的鱼和海云迎接阵前,秣马的龙堆在月光下照耀。蕃军远远看到汉家的营地,山谷中满是哭声。万箭千刀在一夜之间杀戮,清晨的血流浸润了空城。暮雨中,旌旗尚未干,胡烟和白草在寒光中显得格外冷清。昨夜将军连战,蕃军只见马匹空荡荡的鞍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承恩:承受皇帝的恩宠。
- 捷书:胜利的消息。
- 麟阁:古代皇宫中接见大臣的地方。
- 贰师:指贰师将军,代指将领的功绩。
- 营幕:军事营地的帐幕。
- 蒲海:意指海边的芦苇地。
- 鸣笳:吹响号角,传达军令。
典故解析:
- 贰师功:贰师将军是汉朝封号,代表着统帅的辉煌成就。
- 龙旗:古代战旗,象征着军队的威严和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与战争场面,作品情感激昂,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凯歌六首》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对外战争频繁的时期,特别是与西域及少数民族的冲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凯歌六首》是岑参的一首边塞诗,诗中以高亢激昂的语调描绘了汉朝将领在西征中的胜利景象。开篇即提到“汉将承恩西破戎”,展现了将领的荣耀和皇帝的恩宠,显示出战争的荣光与荣耀。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场的寒冷与紧张,营地的肃穆与士兵的英勇,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壮烈。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极具音乐感,使用了叠韵和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与力量感。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有“蒲海晓霜凝马尾”的清冷之美,也有“葱山夜雪扑旌竿”的凛冽之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战争的严酷与士兵的坚毅。
最后,诗人通过对战斗的描写,表达了对将士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使得《凯歌六首》不仅仅是一首战争颂歌,更是一首充满民族自豪感的诗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将承恩西破戎:汉朝将领承受皇帝的恩宠,打败了戎族。
- 捷书先奏未央宫:胜利的消息提前送到未央宫,显示战果显著。
- 天子预开麟阁待:皇帝准备在麟阁接见胜利的将领。
- 只今谁数贰师功:如今谁能细数贰师的功绩呢?
- 官军西出过楼兰:官军西出,经过楼兰地区。
- 营幕傍临月窟寒:营帐旁边的月光下显得寒冷。
- 蒲海晓霜凝马尾:清晨的霜凝结在马尾上。
- 葱山夜雪扑旌竿:夜间的雪花扑打在旌竿上。
- 鸣笳叠鼓拥回军:号角声和鼓声交织,拥护回军。
- 破国平蕃昔未闻:打破敌国,平定蕃族,昔日未曾听闻。
- 丈夫鹊印摇边月:英雄在边月下摇动鹊印。
- 大将龙旗掣海云:大将的龙旗在海云中飘扬。
- 日落辕门鼓角鸣:日落时分,辕门外号角声响起。
- 千群面缚出蕃城:成千上万的敌军被俘,面缚出蕃城。
- 洗兵鱼海云迎阵:洗兵的鱼和海云迎接阵前。
- 秣马龙堆月照营:秣马的龙堆在月光下照耀。
- 蕃军遥见汉家营:蕃军远远看到汉家的营地。
- 满谷连山遍哭声:山谷中回荡着哭泣的声音。
- 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夜之间,万箭千刀杀戮。
- 平明流血浸空城:清晨的血流浸润了空城。
- 暮雨旌旗湿未干:暮雨中,旌旗尚未干。
- 胡烟白草日光寒:胡烟和白草在寒光中显得冷清。
- 昨夜将军连晓战:昨夜将军与敌军交战。
- 蕃军只见马空鞍:蕃军只看到马匹空荡荡的鞍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箭千刀”、“洗兵鱼海云”等,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用“龙旗”象征军队的力量和威严。
- 拟人:如“鸣笳叠鼓”,将声音赋予生命,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西征将士的崇敬与赞美,体现了英雄主义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壮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戎:代表敌人,象征外敌的威胁。
- 麟阁:象征权力与荣耀。
- 月:象征寂静与冷清,反衬战争的残酷。
- 龙旗:象征汉朝的军事力量与气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凯歌六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岑参
- C. 杜甫
-
诗中提到“蒲海晓霜凝马尾”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士的英勇
- B. 战场的寒冷
- C. 胜利的荣耀
-
诗中“万箭千刀一夜杀”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战斗的残酷
- B. 胜利的喜悦
- C. 战争的结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凯歌六首》更侧重描绘战争的场景与将士的英勇,而《登鹳雀楼》则侧重于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通过意象的不同,展现出各自的主题思想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岑参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