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天盖西倾》
时间: 2025-01-11 17:0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天盖西倾
作者: 陈著〔宋代〕
天盖西倾,地轴东翻,两年以来。
那关中形势,已归勃勃,江南人马,都是回回。
咄咄书空,栖栖问路,岁晚山空风雪催。
如何得,与浑家踏遍,雪顶岩隈。
谁知有客敲推。
把世变心烦都说开。
道严霜不杀,不成葭苇,冱寒惯耐,方是松梅。
万事过前,一场梦里,分付茅柴三两杯。
犹痴望,有太平时节,游戏春台。
白话文翻译
天色阴沉,西方的天幕低垂,地球的轴心向东倾斜,已经过去两年。
关中的形势,已经复苏,江南的军队,都是异族的力量。
在这个空旷的书房里,我烦恼地询问前路,年末的山野,刮着风雪。
我该如何与妻子一起去踏遍那雪顶的岩石?
谁知道有位客人来敲门。
把世事的变迁和心中烦闷都说开。
说那严寒的霜雪不会杀死植物,不如葭苇,习惯于寒冷的,才能是松梅。
万事都已过去,如一场梦里,只有和朋友分享三两杯茅柴。
我依然痴望,期待有太平的时光,能够在春天的台上游玩。
注释
- 天盖西倾:意指天空如同低垂的盖子,暗示天气阴沉、气势沉重。
- 关中形势:指中国古代的关中地区,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 回回:指的是外族,可能是指当时的西域民族。
- 岁晚山空风雪催:年末的山野空荡荡,风雪催促着时光流逝。
- 茅柴三两杯:指用简单的茅草做柴火,意指简朴的生活和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诗歌以豪放、苍凉著称,常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动荡的时期,国家分裂与外族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天盖西倾》是陈著描绘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佳作。诗中“天盖西倾”开篇即设定了沉重的基调,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与不安。通过对江南与关中形势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外族入侵的无奈与焦虑。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借风雪催促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思考。尤其是“与浑家踏遍,雪顶岩隈”一句,流露出对家人陪伴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客敲推”带来的烦恼与不安。
而后,诗人转向对自然的思考,严霜不杀葭苇,寓意在逆境中生存的智慧,反映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以“一场梦里”结束,似乎在告诫人们,万事皆过,唯有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宁与快乐。
整首诗流畅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盖西倾,地轴东翻:描绘阴沉的天气与动荡的时势,暗示着社会的变迁。
- 那关中形势,已归勃勃:关中的形势复苏,反映出社会的复杂。
- 江南人马,都是回回:外族入侵,带来苦痛。
- 咄咄书空,栖栖问路:在空荡的书房中,诗人对未来充满疑惑。
- 如何得,与浑家踏遍,雪顶岩隈:渴望与家人共享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人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象与人心相联系,表现内心的压抑与不安。
- 对仗:如“严霜不杀,不成葭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生存的智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无奈,渴望平静生活的情感,以及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盖:象征压迫感与沉重的氛围。
- 山空风雪:代表孤独与困境,暗示人生的艰难。
- 茅柴:象征朴素的生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质朴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盖西倾”意指什么?
- A. 天色晴朗
- B. 天色阴沉
- C. 天气炎热
- D. 天气舒适
-
诗中提到的“回回”指的是?
- A. 汉族
- B. 外族
- C. 农民
- D. 士人
-
诗中反复提及的自然景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期待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现动荡时期的忧愁,然而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登高》:通过个人的孤独感来反映社会变化,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