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子羽七十自叹》

时间: 2025-01-26 04:26:47

弃瓢巢父固云稀,解印陶潜未是非。

风雨似知人世换,溪山自爱主翁归。

时消孤闷有茶屋,天把独醒存芰衣。

我亦岁寒松下草,相望百里借春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弃瓢巢父固云稀,
解印陶潜未是非。
风雨似知人世换,
溪山自爱主翁归。
时消孤闷有茶屋,
天把独醒存芰衣。
我亦岁寒松下草,
相望百里借春晖。

白话文翻译:

我丢弃了瓢,像父亲一样安稳生活,这种生活是难以寻觅的。解印陶潜的行为,是否真有对错呢?风雨似乎也明白人世间的变迁,山水自有其主人的归属。消磨孤独和烦闷的时光,有茶屋相伴,天空让独醒的我守住芰衣的情怀。我也像寒冬中的松下草一样,遥望着远方,希望借着春天的阳光。

注释:

  • 弃瓢:指放弃了手中的瓢,象征放下俗务。
  • 巢父:提到父亲,代表一种安逸生活。
  • 解印陶潜:陶渊明,字元亮,号陶潜,是中国著名的隐士诗人,解印指他退隐的选择。
  • 芰衣:水中芡实的衣服,象征着清雅和隐逸的生活。
  • 岁寒松下草:比喻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生长的草,象征坚韧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著在年老时写的自叹之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在当时社会动荡、士人追求隐逸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开篇即以“弃瓢”引入,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暗示着一种追求内心安宁的愿望。接着提到“解印陶潜”,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强化了诗人自我选择的价值观。

“风雨似知人世换”,诗人把自然与人世的变迁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接下来的“溪山自爱主翁归”则呈现了一种归属感,诗人愿意与自然为伴,享受宁静的生活。

后半部分提到“有茶屋”和“独醒存芰衣”,描绘了一个清雅的隐居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和对心灵寄托的珍视。最后一句“相望百里借春晖”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即便身处困境,也希望能借助外界的力量,找到心灵的光明。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反思,最终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弃瓢巢父固云稀:放弃了手中的瓢,像父亲一样安稳,生活的安逸难得。
  2. 解印陶潜未是非:陶潜的隐退选择,是否真有对错呢?引发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3. 风雨似知人世换:自然似乎也觉察到了人世的变迁,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共鸣。
  4. 溪山自爱主翁归:山水自然有其主人的归属,隐含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5. 时消孤闷有茶屋:在孤独和烦闷中,有茶屋作为伴侣,反映内心的宁静。
  6. 天把独醒存芰衣:天给予的独醒精神,珍惜与自然的关系。
  7. 我亦岁寒松下草:自比寒冬松下的草,象征坚韧不拔。
  8. 相望百里借春晖:希望借助春天的阳光,向前展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弃瓢”比喻放下世俗的繁杂。
  • 拟人:如“风雨似知”,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形成优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以及在变迁中寻找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诗人希望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能以自然为伴,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俗生活的繁杂。
  • 茶屋:代表宁静和隐逸的生活环境。
  • 溪山:象征自然的安宁和归属感。
  • 松下草:象征坚韧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弃瓢巢父固云稀”中的“弃瓢”指的是什么?

    • A. 放弃世俗的生活
    • B. 放弃家庭
    • C. 放弃朋友
    • D. 放弃工作
  2. “解印陶潜”中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3. “我亦岁寒松下草”中,“岁寒”是指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著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陈著的诗更加强调了对自然的哲学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于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诗文典》
  • 《陶渊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