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前人见示》
时间: 2025-01-22 01:18:25意思解释
又次韵前人见示
作者: 陈著 〔宋代〕
原文展示:
世事纷纷乱似丝,放教公道总堪诗。
三年仁政从头去,百里人心是己知。
脉络相关真为国,毫厘不便甚捐肌。
残生何幸身亲见,也拟公堂举寿卮。
白话文翻译:
世事纷繁复杂如丝线,公道所在必能成为诗歌的题材。
三年仁政的施行将要重新开始,百里之内的民心都是我所了解的。
国家大事与我息息相关,任何细微之处都不能轻易放弃。
活到老,能亲眼见证真是幸运,打算在公堂上举杯祝寿。
注释:
- 纷纷:纷杂、复杂。
- 教:让、使。
- 仁政:仁慈的政治。
- 百里人心:指广泛的民心。
- 脉络:事物的联系、关系。
- 亲见:亲自见到。
- 公堂:法庭、公共场所。
典故解析:
- 仁政:指的是统治者施行仁爱之政,历史上被认为是明君所应追求的治国理念。
- 寿卮: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寓意祝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仲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对仁政的期盼和对民心的关注,体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世事纷纷乱似丝”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动荡,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紧接着提到“仁政”的重要性,表明诗人对施政者的期许,强调公道与民心的关系。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认为即使是微小的细节也不能忽视,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最后,诗人感慨能亲自见证这一切,渴望在公堂上举杯庆祝,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和积极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逻辑清晰,细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事纷纷乱似丝”描绘了复杂的社会现象,诗人感到困惑。
- “放教公道总堪诗”强调公道是诗歌的重要主题,显示出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正义的追求。
- “三年仁政从头去”表明施政者的仁政可能会重新开始,寄托了对政治理想的期待。
- “百里人心是己知”展现了诗人对民心的理解与关注,表现出一种责任感。
- “脉络相关真为国”强调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表明国家大事与个人命运相连。
- “毫厘不便甚捐肌”则表达对细节的重视,暗示即使是微小之处也不能忽视。
- “残生何幸身亲见”感叹能亲自见证社会变迁的幸运。
- “也拟公堂举寿卮”则是对未来的期待,渴望能在公共场合庆祝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事比作“丝”,形象生动地表现复杂性。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社会现象的同时,表达了对仁政的渴望与对民心的关注,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思考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丝:象征社会的复杂与纠结。
- 公堂:象征正义与公正的场所。
- 寿卮:象征祝福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世事纷纷乱似丝”中的“丝”是比喻什么? A. 生活琐事
B. 社会的复杂性
C. 个人烦恼
D. 自然现象 -
“三年仁政从头去”中的“仁政”指代什么? A. 严厉的统治
B. 仁爱的政治
C. 经济政策
D. 军事政策 -
诗中提到“百里人心是己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对民心的无知
B. 对民心的理解
C. 对民心的漠视
D. 对民心的嘲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著的这首诗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责任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国家灭亡的哀痛与个人无奈。在风格上,陈著的语言清新,注重平易近人,而杜甫则多用沉郁的辞藻,渗透着深邃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