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时间: 2025-01-25 23:17:12

茆屋寒初重,无眠对烛光。

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

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

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夜 文徵明 〔明代〕 茆屋寒初重,无眠对烛光。 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 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 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茅屋的寒意愈发沉重,我无法入睡,对着烛光发呆。 远处传来稀疏的砧声,不知月亮在何处,庭院中满是残叶和霜。 环顾四周,感叹时光的变迁,忧愁让我觉得夜晚格外漫长。 只剩下坚持学习的志向,抚摸着书卷,眼前一片茫然。

注释:

  • 茆屋:茅草屋,指简陋的住所。
  • 疏砧:指远处传来的砧声,砧是古代用来敲打衣物的地方。
  • 揽物:环顾四周。
  • 供愁:增添忧愁。
  • 强学志:坚持学习的志向。
  • 抚卷:抚摸书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徵明,号衡山,江苏苏州人。他的诗文书画均有很高成就,尤以书法和绘画最为著名。文徵明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在简陋的茅屋中无法入睡,对着烛光沉思。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他坚持学习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夜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的“茆屋寒初重”和“无眠对烛光”直接描绘了寒冷和孤独的氛围。“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则通过远处的砧声和庭院中的残叶、霜,增强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两句“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则显示了诗人即使在迷茫中仍坚持学习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茆屋寒初重:茅屋的寒意愈发沉重,形容夜晚的寒冷。
  2. 无眠对烛光:无法入睡,对着烛光发呆,表达孤独和无聊。
  3. 疏砧何处月:远处传来稀疏的砧声,不知月亮在何处,增添夜晚的神秘感。
  4. 残叶满庭霜:庭院中满是残叶和霜,描绘出寒冷和萧瑟的景象。
  5. 揽物惊时改:环顾四周,感叹时光的变迁,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6. 供愁有夜长:忧愁让我觉得夜晚格外漫长,强调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7. 空馀强学志:只剩下坚持学习的志向,显示即使在困境中仍不放弃。
  8. 抚卷视茫茫:抚摸着书卷,眼前一片茫然,表达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茆屋寒初重”比喻夜晚的寒冷如重物压在身上。
  • 拟人:“供愁有夜长”将夜晚拟人化,仿佛夜晚故意延长以增添忧愁。
  • 对仗:“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寒冷夜晚的孤独、忧愁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持学习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茆屋:简陋的住所,象征贫困和孤独。
  • 烛光:孤独和无聊的象征。
  • 疏砧:远处传来的声音,增添夜晚的神秘感。
  • 残叶、霜:寒冷和萧瑟的象征。
  • 揽物:环顾四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抚卷:坚持学习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茆屋”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住宅 B. 简陋的住所 C. 古代的宫殿 D. 现代的公寓 答案:B

  2. 诗中的“疏砧”是什么意思? A. 稀疏的砧声 B. 密集的砧声 C. 远处的钟声 D. 近处的鼓声 答案:A

  3. 诗中的“揽物惊时改”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现状的不满 答案:C

  4. 诗中的“抚卷视茫茫”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过去的回忆 C. 对现状的满足 D. 对未来的确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和忧愁。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夜晚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徵明的《寒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和忧愁,但文徵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坚持学习的决心。
  • 文徵明的《寒夜》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夜晚的孤独,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徵明诗集》:收录了文徵明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明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