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禅寺》

时间: 2025-04-28 02:26:07

古寺谢车马,清临绿玉湾。

双禽啼竹径,独犬护松关。

落叶秋满地,夕阳僧自閒。

偶来还自去,回首碧云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禅寺 文徵明 〔明代〕 古寺谢车马,清临绿玉湾。 双禽啼竹径,独犬护松关。 落叶秋满地,夕阳僧自閒。 偶来还自去,回首碧云间。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寺庙远离车马喧嚣,清静地坐落在碧绿如玉的水湾旁。 竹林小径中,双鸟啼鸣,一只孤独的狗守护着松树掩映的关隘。 秋天的落叶铺满地面,夕阳下,僧人自在地闲坐。 偶然来到这里,又悄然离去,回首间,只见碧云在天际。

注释:

  • 古寺:指东禅寺,历史悠久的寺庙。
  • 谢车马:指远离尘嚣,不受车马打扰。
  • 绿玉湾:形容水湾碧绿如玉。
  • 双禽:指两只鸟。
  •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 独犬:一只狗。
  • 松关:松树掩映的关隘。
  • 落叶:秋天的落叶。
  • 夕阳:傍晚的太阳。
  • 僧自閒:僧人自在地闲坐。
  • 碧云:碧蓝色的云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徵明,号衡山,江苏苏州人。他的诗文书画均有很高成就,尤以书画闻名。文徵明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东禅寺的清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文徵明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希望通过描绘寺庙的宁静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东禅寺的清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古寺谢车马”一句,即表明寺庙远离尘嚣,清静幽雅。“双禽啼竹径,独犬护松关”则通过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宁静与和谐。“落叶秋满地,夕阳僧自閒”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落叶满地,夕阳下僧人自在地闲坐,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最后两句“偶来还自去,回首碧云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留恋和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寺谢车马”:古寺远离尘嚣,不受车马打扰,体现了寺庙的清静。
  2. “清临绿玉湾”:寺庙清静地坐落在碧绿如玉的水湾旁,形容水湾的美丽。
  3. “双禽啼竹径”:竹林小径中,双鸟啼鸣,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4. “独犬护松关”:一只孤独的狗守护着松树掩映的关隘,强调了寺庙的宁静与安全。
  5. “落叶秋满地”:秋天的落叶铺满地面,描绘了秋日的景象。
  6. “夕阳僧自閒”:夕阳下,僧人自在地闲坐,表达了僧人的宁静生活。
  7. “偶来还自去”:偶然来到这里,又悄然离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留恋。
  8. “回首碧云间”:回首间,只见碧云在天际,象征着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独犬护松关”中的“护”字赋予了狗以人的行为,增强了形象性。
  • 对仗:“双禽啼竹径,独犬护松关”中的“双禽”与“独犬”,“啼”与“护”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通过描绘东禅寺的清幽景色,诗人传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古寺: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绿玉湾:象征着美丽与宁静。
  • 双禽: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独犬:象征着宁静与安全。
  • 落叶:象征着秋日的景象与岁月的流逝。
  • 夕阳:象征着宁静与超然。
  • 碧云: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寺谢车马”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古寺欢迎车马 B. 古寺远离车马喧嚣 C. 古寺需要车马 D. 古寺禁止车马 答案:B

  2. “双禽啼竹径”中的“双禽”指的是什么? A. 两只鸟 B. 两只狗 C. 两只猫 D. 两只鹿 答案:A

  3. 诗中“落叶秋满地”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C

  4. “夕阳僧自閒”中的“僧自閒”表达了什么? A. 僧人忙碌 B. 僧人自在地闲坐 C. 僧人烦恼 D. 僧人悲伤 答案:B

  5. 诗的最后两句“偶来还自去,回首碧云间”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对宁静生活的厌倦 B. 对宁静生活的留恋 C. 对宁静生活的恐惧 D. 对宁静生活的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景色,与文徵明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意境。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徵明的《东禅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文徵明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 《文徵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